忽略蕭月卿眼中的得意神色,狡黠的像個小狐狸,看來是已經發現他不喜甜食的習慣了。
看著崔闌面不改色的將兩塊慄粉糕吃得一乾二淨,蕭月卿作弄不成,還有些遺憾,完全沒注意到崔闌眼裡的笑意。
看他吃得差不多了,蕭月卿才開口問,“昨夜在市司後院勘察現場,你可是有所發現?”
“不錯,昨夜微臣仔細檢視對比過爆炸的煙花和已經正常燃放的煙花,發現爆炸現場殘留的粉末似乎與正常燃放餘下的粉末有所不同。”
蕭月卿道,“我曾在書上看到過,火藥是將硫磺、土硝、木炭三種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市司燃放的煙花由火藥局監造,按理來說比例應有固定配方,不應有差才對。”
“微臣也有此疑惑,不過差異並不明顯,若非微臣嗅覺敏感,也不能輕易發現。”
“這麼說來,爆炸的原因很有可能就出在填充煙花的火藥配比上?”
“正是如此,不過火藥局生產的火藥只有少部分用做煙花填充,一般是皇宮慶典、節日之際燃放,大部分是供給兵仗局,生產軍中所用火器,如震天雷、火炮一類,無論是哪一種用途,都需慎之又慎,因此火藥配比管控極為嚴格。所以微臣斗膽猜測,應是有人故意從中動了手腳,今日出宮就是去查與之有關的人。”
,!
“那結果如何?”
“市司當日在場官吏共五名,燃放煙花的兩人當場死亡,經過微臣暗中探查,餘下三人並無異樣,且火器殺傷力巨大,凡是朝廷官署之人都知曉其厲害,如果市司的人提前知道了煙花有問題,是絕對不敢燃放的。在運輸途中動手腳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組合拆裝不易。”
“所以,問題很有可能就出在火藥局。”蕭月卿順著崔闌查到的線索和思路分析下來,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是,所以微臣今日著重查了火藥局一干人等,發現有兩人頗為可疑。其中一人是火藥局員外郎林之遠,自從案發後此人就閉門不出,還有一人是司吏鄭勇,據他同僚說此人平日最愛流連花街柳巷,自事發後卻聲稱家中老孃病了,一直宿在外城染布巷的家中。”
“林之遠?”這名字怎麼聽起來有些耳熟?等等,前世崔闌官至掌印,提督四司八局十二監,是權勢滔天的“九千歲”,先後迎自己和昭兒回朝,記得昭兒登基後力主發展軍器,當時兵仗局中有人研製出一種叫做火銃的可單兵使用的火器,沒記錯的話那人就叫林之遠,當時還大受嘉獎來著,這樣的人,應該不會去做害人之事才對。
“那個林之遠應該沒什麼問題,還是著重盯著鄭勇才是。”
崔闌雖然覺得殿下態度有些奇怪,但也沒有多問,只是接著說道,“可問題就出在這林之遠身上,當日運往市司的煙花,出庫手令是林之遠批的,而林之遠正是不久前才由太子殿下舉薦到火藥局的。”
“若是這樣,事情就有些不好辦了。”蕭月卿有些躊躇道,“你容我想想,父皇定下五日之期……,無事,我們還有時間,你先回文華殿,將今日查到之事去回稟了父皇便是。”
“是,微臣告退。”崔闌藉著夜色離了長月殿。
:()月闌風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