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上帝走。救贖的一大作用就是,幫助你脫離迴圈,搭上直線,重新找到方向,讓你的人生往歷史的目的地前進。
我們要來談的《士師記》和《路得記》原本是一卷書,今天在希伯來聖經中,仍然是同一卷書,這很重要,因為兩卷書本來就應該放在一起。
接下來我們要問“這卷書”是誰寫的?為什麼要寫呢?因為針對《聖經》的各卷書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寫下這卷書?一旦知道了答案,就能夠真正瞭解那捲書。為什麼要寫下那捲書?所以我們要問為什麼要寫《士師路得記》這卷書呢?是誰寫的?什麼時候寫的?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可以找得出來的,只是答案不在這兩卷書上,我們得像偵探蒐集證據找出答案。
首先我們來看《士師記》這卷書。很可惜的是大家對《士師記》的印象大多是來自主日學,各位瞭解我的意思嗎?他們只知道“鮑德勒”版計程車師記故事,這個名詞你們可能不熟悉。“鮑德勒”是一個名人,他不認同莎士比亞,因為他覺得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有很多不道德的內容,於是他就更改莎士比亞的作品,刪掉不道德的內容。成了鮑德勒版的莎士比亞作品,為他自己留下罵名。我想兒童主日學不可能教導完整的《士師記》,《士師記》裡有很多限制級的故事,講到妾被分屍、還有強暴、殺人、生殖器象徵物等等。難怪他們編寫主日學教材的時候,都會先仔細改寫過。但是讀這種版本的《士師記》,只會知道書中的一些人物而已,不能夠真正瞭解這卷書,這種現象很普遍。有一則參孫的漫畫,其實參孫他的身材沒有這麼高大,應該跟我差不多。如果參孫長得那麼壯,你想大利拉會問他力氣是從哪來的嗎?事實上參孫的個頭很小,他的力氣不是靠他的二頭肌,他沒有健美先生那種身材。可惜主日學都是呈現這種參孫,都是一些英勇冒險的故事,是道道地地的“鮑德勒”的版本,可惜大多數人對《士師記》的瞭解都停留在這個層面,他們知道參孫、基甸,今天支援女權主義的人會知道女先知底波拉。
,!
在《士師記》中有些人名大家會比較熟悉,這是很可惜的,因為《士師記》不只是在講一堆人物而已,不只是主日學的故事或民間故事。不是神話故事,是民間故事,這些故事當然在民間流傳過,有些人記得這些故事,一再傳誦,後來就記錄下來。《聖經》的內容大多是這樣來的,有些人把聽過的故事一再傳誦,最後有人拿筆記錄下來,然後今天的人才會知道。《士師記》中的英雄和人物,其實記載的篇幅根本就不成比例,比如參孫一個人就佔了四章的篇幅,基甸佔了三章,但是有些人物只用幾句話就帶過了,好像題材越聳動、所得到的篇幅就越多,這有點像現在的八卦新聞一樣。底波拉和巴拉佔了不少的篇幅,基甸佔了更多篇幅,我給他兩顆星,參孫佔的篇幅更多,所以我給他三顆星。
《士師記》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像民間故事,一些英雄人物在亂世中,出來力挽狂瀾。你會發現每個士師都不一樣,俄陀聶是迦勒的弟弟,聖經只說他為以色列國內帶來40年太平。我們對他的認識僅止於此。
以芴這個人很特別,他是一個左撇子,隨身攜帶一把18寸的劍,他把劍綁在右腿上,一般右撇子的人搜身的時候,會先搜左腿,他很聰明,把劍綁在右腿上就可以立刻拔劍。他去見摩押王,說有機密要事要跟他稟報,請王讓在場的人都退下。摩押王非常非常的肥胖,等到其他人都退下了之後,以芴就拔劍,侍衛只搜了他的左腿,他右腿上的劍還在,他把劍刺進摩押王的肚子,但是摩押王實在是太胖了,所以以芴的劍和手都被摩押王肚子上的肥肉給夾住了。這個故事真有啟發性,以芴他殺了摩押王以後,就走出去對侍衛說:王在上廁所,十五分鐘以內不要去打擾他。於是他安全的回到以色列。真奇怪,聖經講這個幹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