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諸神的面具》內容簡介

金錢、性愛與權力的空洞承諾,以及脫離它們的盼望

《紐約時報》與亞馬遜書店排行榜暢銷書作者

正如尼采在《偶像的黃昏》(ilight of the idols)裡所說,“在這世界上的偶像比真實的事物還多”,因為人心本是製造偶像的工廠。許多人把信心寄託在成功、金錢、愛情和所謂的美好人生之,相信這些就是通往終極快樂的鑰匙。這些無形卻閃耀的偶像在人們尋求意義、保障、安全和滿足的路上,佔據了人心中極重的位置,人們依賴和信靠它們。

作者在書中指出,人們錯把這些美好事物當作上帝,然而事實上它們並不能解決真正的需要。所有我們曾經想要的美好之物都有可能成為偶像,最後變為手中的塵土,因為它們原本就是塵土。

本書將帶讀者認清諸神的面具背後的虛假,分辨假神明帶來的影響,也指出獲得真正的自由的唯一路徑,引領人回到那能滿足人心渴望的真實面前。

?引言:偶像工廠

在這世界上的偶像比真實的事物還多。

——錄自尼采的《偶像的黃昏》

(ilightoftheidols)

?奇特的鬱悶

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開始以後,發生了一連串自殺的悲劇,都是發生在那些以前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身上。美國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的代理財務長,在家中的地下室上吊自殺; 美國最大的房地產拍賣公司——謝爾登?古德公司——的執行總裁,在他紅色的豪華捷豹跑車中飲彈身亡;一位負責管理許多歐洲皇室與名門貴族財產投資的法國財務經理,於麥道夫詐騙案中損失了14億美元后,在麥迪遜大道的辦公室裡割腕自殺;滙豐銀行的一位丹麥籍高階主管,於倫敦騎士橋酒店五百英鎊一晚的套房中,穿著睡衣上吊自殺;一位貝爾斯登公司的高階主管,在得知摩根大通銀行買了他已破產的公司,卻決定不再僱用他之後,吞服了大量的藥,然後從29 樓的辦公室跳了下去。他的一位朋友說:“貝爾斯登公司的這件事……徹底粉碎了他的心靈。”這些殘酷的情景彷彿再 現了1929年股票市場崩盤的慘狀。

1830年,法國的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eville)記下了他對美國的著名觀察。

他說有一種“奇特的鬱悶縈繞著那些在豐富之中的居民……” 美國人相信物質繁榮可以平息他們對快樂的渴望,但是這種盼望只是個幻覺,因為正如托克維爾所說的:“這世界上不完美的喜樂,永遠無法滿足人心。”這種奇特的鬱悶雖以各種方式顯出,但都引向相同的結局,那就是絕望——那種遍尋不獲的絕望。

傷心與絕望是不同的。傷心是源於失去了某件好東西,其痛 苦可以用其他的事物來撫平和安慰,因此如果你在事業上遭 受挫折,還可以在家中找到安慰得以度過。但絕望則是無法 被安慰的,因為它是源於失去了終極的東西。當你失去了終 極的生命意義和盼望時,沒有其他的事物可以幫助你度過, 因此你的心靈就破碎了。

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奇特的鬱悶”,以至於它甚至在景氣狂飆的時刻就已經穿透了我們的社會,而在繁華不再時它就完全 轉為絕望?托克維爾說它是源自於追求“世界上不完美的喜樂”,並且把整個人生建造於其上。這就是偶像崇拜的定義。

?一個充滿偶像的文化

對現代人來說,“偶像崇拜”讓人想到的是原始部落裡的人在泥塑木雕的像面前屈身俯伏膜拜。新約聖經的使徒行傳中對 古希臘羅馬世界的文化有生動的描述:每個城市都有其所喜 愛的神明,並且有為之建造的神壇以供人膜拜。當保羅到雅典時,他見到整個城市充斥著各種神明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