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所有你曾經想要的東西

是 如果亞伯拉罕不願意以上帝為先,那麼擁有以撒就不是一件 穩妥的事。如果亞伯拉罕不需要在愛自己的兒子與順服上帝 兩者之間作選擇,那麼他就不可能看出自己的愛會變成偶像 崇拜。與此類似,我們也不容易意識到我們的事業會變成偶 像,直到發生了一些狀況,使我們面臨要在誠實正直或事業 受損兩者之間作選擇。如果我們不願意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 而使事業受損,那麼工作就成了我們的神明。

至於本章前面所提及的那位安娜女士,她要怎樣回應上帝向 亞伯拉罕提出的要求呢?輔導專家會建議她不要強迫孩子們 去做他們沒有興趣的活動,她必須停止因孩子成績不好而加諸他們的情緒化的懲罰,她也要容許他們有失敗的可能性。 以上這些都是對的,但是她還有一個藏在表面下的問題需要解決--她需要能夠從心底說:“我想要孩子們完全成功和快樂的慾望是自私的,那完全是因為我自己需要有價值感。如果 我真的認識上帝的愛,那麼我就能接受不那麼完美的孩子, 也不會一直壓迫著他們。”安娜必須把她的“以撒”放在祭壇 上,讓上帝成為她生命的中心。

安娜過度地操控自己的孩子,不僅顯出她不願意讓上帝掌管 她的生命,也顯出她不願意讓上帝掌管她孩子的生命。她想 象不到,上帝會對她的孩子有比她更有智慧的計劃。雖然她 繪製出一幅完美人生的地圖(沒有失敗和挫折),但比起上帝 為我們所預備的地圖(有高低起伏之變化),其實是更有缺陷 的人生計劃。在生命中從來沒有受過苦的人,不太能同情別 人,也不太知道自己的短處和侷限,忍耐困難的能力比較差, 而且對人生會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正如新約聖經中的希伯來書所說的,所有上帝所愛的人,都必定會經歷艱難(希伯來書12:1-8)。

安娜所追求的孩子的成功和對她的愛,其實是為了她的自我 形象,遠過於為了上帝的榮耀。雖然她理智上相信上帝,但她心中最深的滿足則是要聽到孩子們說:“媽媽,我所有的一切都要歸功於你!”可悲的是,她可能永遠也聽不到自己想聽 的話;她過度地需要孩子們的肯定,卻反將她最愛的孩子們 推遠了。她必須願意讓上帝居首位,藉著容許孩子失敗而把 他們交託給他,並且在上帝的愛和旨意裡找到平安。她必須 跟著亞伯拉罕走到山上去。

亞伯拉罕走過了那段路,而且只有在那一經歷以後,他才能正確並有智慧地愛以撒。如果以撒曾是亞伯拉罕人生中最主要的盼望和喜樂,那麼他對以撒不是會管教過度(因為父親要兒子能夠“完美”),就是會管教不足(因為他不忍心讓兒子不高興),要麼就是兩者都有。如果亞伯拉罕過度溺愛以撒,那麼當兒子令他失望時,他也可能會變得極端憤怒和殘酷, 甚至向他施暴。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偶像會使人變成它的奴隸。以撒的成功和他對父親的愛,可能會是溺愛兒子的亞伯拉罕的唯一認同和喜樂,然而當他失去以撒的愛和順服時, 他就會格外地生氣、焦慮和沮喪。但對以撒來說,他之所以可能會不愛和不順服父親,乃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孩子能夠承擔起做父母的偶像的角色。亞伯拉罕若有這些期望,那麼他不是將兒子推離身邊,就是扭曲甚至摧毀兒子的心靈。

因此,亞伯拉罕這次痛苦的上山之旅,便成了上帝在他身上 長期工作的最後階段,使得他從一個平常人轉變成歷史上最 重要的人物之一。今天世界上三個偉大的一神信仰——猶太 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是以亞伯拉罕為始祖;全人類 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口,都是以他為屬靈的父親。若不是上帝 對付亞伯拉罕心中的偶像,就絕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代替的祭物

在這個有名的亞伯拉罕的故事中,包含了一些連亞伯拉罕自 己都沒看見的意義,或至少是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