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著他的衣襟講的,我一面講一面拉著他的衣襟,突然間我想起撒迦利亞的話來,他說會有很多外邦人來拉著猶太人的衣襟說:我們要靠你們認識上帝,請告訴我們上帝是誰。
各位,以上就是《撒迦利亞書》的前半部,我要警告你們,其實這部分簡單易懂,可是後半部就複雜了,因為他不再講目前的情況,而是看遙遠未來的情況,他接下來講的事隨時都可能發生,而且沒有按照順序。就好像拼圖一樣,第一次開啟盒子的時候,裡面都是拼圖碎片,五顏六色,不知道怎麼拼湊,如果盒子上沒有圖片,真不知道從何拼起。我很喜歡玩拼圖,可是我每次玩都會作弊,我都會把盒子立起來,然後拿一片起來比對,其實這是作弊,真正玩拼圖的人是不應該看著圖來拼的。
《撒迦利亞書》就像沒有圖片的拼圖碎片,那張圖片在哪裡呢,在《啟示錄》。很有意思,新約聖經《希伯來書》一章1節說:上帝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地曉諭列祖,如今在這末世藉著祂兒子來曉諭我們。意思說,我們有了盒子上的圖片,現在可以拼圖了,也知道拼完後是什麼圖片,所以《啟示錄》一再一再地引述《撒迦利亞書》,從《啟示錄》可以看見遙遠的未來是什麼情形,也就是所謂末日的景況,歷史進入倒數的時刻,耶穌一開啟書卷上的封印,歷史就會進入倒數。所以我們讀這卷書,比當初的猶太人佔優勢,因為他們只看到碎片,不知道怎麼拼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可是即便如此,還是不容易懂,後半部的風格和內容截然不同,這裡出現了一些詩,前半部都是散文,但後半部有一些詩。這裡完全沒有提到目前的情況,沒有提到聖殿,也沒有提到約書亞或所羅巴伯,沒有異象。連上帝的名字都不一樣,前半部是用“萬軍之耶和華”來稱呼上帝,祂是萬軍之耶和華,但後半部只稱耶和華,這是個明顯的改變,感覺很不一樣。以至於有些學者說後半部一定不是撒迦利亞寫的,撒迦利亞為什麼要改變稱呼呢?有些學者的想法很古板,他們很喜歡拿剪刀剪聖經。就像瑪拿西王當初把先知以賽亞切成兩半,很多學者也把《以賽亞書》切成兩半,說是兩個不同的以賽亞寫的,甚至說三個;他們也把《撒迦利亞》剪成兩半,說撒迦利亞只寫前半部,因為後半部太不一樣了。其實後半部不一樣是因為上帝用不同的方式啟示他,這些資訊沒有標示日期,所以我們不知道上帝是什麼時候給的嗎,也許是幾年後。
各位,《撒迦利亞書》後半部的內容是在講未來,聖經稱這些話為“默示”,你們注意到了嗎?“默示”這個詞其實是指沉重的東西,沉重,但是聖經通常譯作默示,表達不出原意,這是個重擔,有個重擔來了。如果上帝曾經給你沉重的話,你就會了解我的意思,你非得講出來才會鬆一口氣,一旦講出來擔子就輕了,就知道重擔被挪走了,這些話很沉重,讓你心情沉重,非得采取行動才能夠減輕重擔。
上帝給他兩個很沉重的資訊,只有兩個,一個在9到11章,另一個在12到14章。兩個資訊很不一樣,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兩個資訊究竟有什麼含意,我認為必須分開研讀這兩段資訊的含意,等到看《啟示錄》和新約聖經的時候,就會慢慢地拼湊出來默示的影象。
9到11章的焦點放在以色列民,他看見以色列國的未來、以色列國的重建,這個影象會比下一段的影象早一點實現,下一段的影象會比較晚實現,但是我們不知道確實的日期,就算是按照順序來記錄,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會發生,所以我們只能夠分開來看這些影象。這裡看到的是以色列的未來和以色列國的重建,這裡總共有1、2、3、4、5、6,6個未來的影象,6個影象之間關聯並不太清楚。第一個影象是敵人會被打敗,凡敵擋耶路撒冷的都會被上帝對付,上帝不會容許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