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竟然排名第二。讀者文摘做了一項信仰調查,調查各國人民相不相信有神,結果發現日本是最不相信有神的國家,英國排民第二。身為英國人,你有什麼感想?我們的國家在不相信有神的國家中,排名第二,大家根本懶得理上帝。既然人不理上帝,上帝就不理人。沒有上帝的結果呢?暴力開始出頭,人心變得自私自利又驕傲。瑪拉基說:是你們先不愛上帝,先不理會上帝,是你們先離棄上帝,祂一向以恩慈對待你們,你們卻不理祂,現在祂也受夠你們了,你們根本的問題出在不愛祂,也不相信祂。百姓聽了這番話很生氣,他們不斷地抗議,說自己無辜,我們不像你講得那麼壞。他們覺得受到悔辱,惱羞成怒,於是就跟瑪拉基辯論起來。你說我們不理會上帝,這話怎麼說?你講清楚!
這很像耶穌所教導的山羊和綿羊的比喻,祂說: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我!我餵了,你們不給我吃!他們說:我們哪有?我們沒有看到你在監裡,沒有看到你餓了。祂說:你們看到了,因為我就住在我的弟兄裡面,你怎麼對待我的弟兄,就是怎麼對待我。百姓在這裡的回答也是一樣,我們哪有不理會上帝,我們哪有不愛上帝,我們幾時不關心祂了?瑪拉基就一一講清楚。他的整段預言是個辯論,指出百姓的所作所為,他們怎樣先不理會上帝,所以上帝才不再理會他們。這是瑪拉基書的背景,瑪拉基書有五個特點,這五個特點非常的有意思,在這裡我先大略地提一下,等到下個單元再仔細說明。
瑪拉基書有五大特點是什麼呢?
第一,上帝在這卷書說的話,多過其他的小先知書。在55節經文中,有47節是上帝親口說的話,比例很高,85是上帝親口說的話,這種比喻在先知書中是最高的。
第二,我們不知道講這段預言的先知叫什麼,你以為瑪拉基是他的名字,其實這不是一個名字。瑪拉基只是「使者」的意思,這也許是他的名字,但這名字在舊約聖經其他地方,都沒有出現過,不過倒是經常使用。他在書中用了先知、祭司,還有王的「使者」這個詞,所以他只是一個不具名的使者,一個無名小卒,把上帝最後一段話傳給百姓。
第三個特點是,這段對話是先知和百姓針鋒相對的辨論,他被攻擊十二次,百姓說:但你說…,他們跟先知辯了十二次,一直打斷他的資訊說:你講的不對,你誇大其詞,你把我們說的太壞了。瑪拉基必須一一回答這些抗議,而他也很有力的回答了。
第四個特點我已經說過,這卷書都是散文,沒有詩,因為上帝已經沒有感覺了,枯竭了,感覺枯乾了,對祂的子民感覺精疲力盡。所以接下來四百年,祂完全沉默。你需要了解上帝這個時候的心情,換作是你,不會覺得受夠了嗎?讓他們被擄,又帶他們回來,現在他們卻不想理會上帝了。
第五個特點是,瑪拉基書是上帝最後一段話。基督教這樣安排舊約書卷的順序也許有道理,因為這卷書確實是上帝最後一段話,祂最後講的兩個字是「咒詛」,直到今天,猶太人每次在會堂讀瑪拉基書,也會讀最後一節「免得祂在遍地施行咒詛」,然後他們會把上一節再說一遍,就不用以咒詛作結束,是不是很有意思?他們刻意避免用上帝最後講的兩個字來結束,重讀上一節經文,希望有一個比較快樂的結束。你去會堂聽他們讀瑪拉基書就知道了。所以瑪拉基書是上帝給以色列民的最後一段話,接下來祂沉默四百年。
,!
現在要來看看瑪拉基書的大綱,我們先來看第一點,瑪拉基宣佈說,上帝愛雅各,恨惡以掃。今天有多少重大的紛爭,起緣就是這段歷史。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衝突源自以實瑪利和以撒,這裡的衝突來自雅各和以掃這對雙胞胎。我要先講一下聖經中的愛和恨,意思不同於我們今天的愛和恨,我們經常誤解這裡的意思。愛一個人就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