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的,其他五章是用希伯來文寫的。你可以從這裡看出哪幾章是寫給外邦人讀的,哪幾章是給上帝的百姓讀的,瞭解嗎?但是這兩部分並不是均等,沒有那麼簡單。 現在先來看一下歷史背景,這些圖表先放到旁邊好了,我們等一下再看。我們先來看一下歷史背景,巴比倫和歸回,一定要記住,以色列人並不是同時被擄去外邦的,也不是同時歸回的,歷史不能這樣子簡化,如果你仔細讀這些記錄,會發現他們是分三批被擄去巴比倫,也是分三批歸回。但是歸回的人數比被擄的人數少了很多,因為留在巴比倫的猶太人人數非常的多,他們一直呆在那裡,直到幾年前,所以他們沒有全部歸回,沒有一起歸回。 跟著星星來到伯利恆的智者,應該是當初留在異鄉的猶太人後代,他們在找猶太人之王的預兆,所以他們不太可能是外邦人,許多人都以為他們是外邦人,其實他們可能是當初留在巴比倫的猶太人後代。 猶太人分成三批被擄到異邦,第一批在西元前606年被擄,是上流社會的人,這批是社會的中堅,尤其年輕人更是先後被巴比倫人帶走,其中有四個年輕人——但以理、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這幾個優秀的年輕人是特別為猶太王室預備的,這四個人是《但以理書》中的英雄,所以但以理是在第一批被擄的人當中。 第二批在西元前597年被擄,以西結在這批人當中,他是在但以理之後被擄,比但以理年輕一點。 最後一批在西元前586年被擄,耶路撒冷城和聖殿也在這個時候被摧毀。 你不用記住這些數字,只是我們很容易以為全部以色列人被擄去外邦,然後全部以色列人歸回,其實不是這樣。但以理是第一批被擄的人,他一直沒有回來,沒有再見過家鄉,他被擄的時候只有十幾歲。後來他們歸回的時候,《但以理書》的背景是以色列人從被擄到歸回的這段時期,但以理沒有再回來,他留在巴比倫,死在那裡,他本來可以隨著那三批人歸回,但他沒有回來。 第一批歸回是在西元前536年,由所羅巴伯帶領,他們能夠歸回是因為巴比倫在西元前539年被波斯打敗,當時的波斯王古列允許他們歸回,結果第一批人有五萬多人回來。希伯來文稱歸回為“上升”,意思是上到耶路撒冷,他們直到今天還在講歸回,第一批歸回的有五萬多人,由所羅巴伯帶領。 幾年之後,第二批人歸回,由以斯拉帶領,那是在西元前458年,當時聖殿已經在西元前516年開始重建,可是拖了很久。 最後一批從巴比倫的大歸回是在西元前445年或者是444年,這個年代有點不好算,當時是由尼希米帶領,這個時候才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上帝的城才得以鞏固,不再輕易遭仇敵侵略。 在這個歷史背景下,還有另外一件事,以斯帖也處在這個歷史背景,她人在書珊,那是波斯的首都,波斯的首都,我們下一卷書要談她。 現在我們要談的是但以理經歷了這一切變遷,身為第一批被擄的人,在最後一批以色列人歸回之後,他仍然留在巴比倫度過晚年,特別的是,接連幾個征服者都相當信任但以理,他們都很肯定但以理的特質。每一次改朝換代,王都會把但以理留下來,因為但以理很優秀,他的政途飛黃騰達,他的特質引人注目。這是當時的歷史背景。當然其中最重用但以理的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如果你看過威爾第的歌劇《尼布寇》(nabuo),這出戏對當時巴比倫這些事件有生動的描述,這就是當時的歷史背景。 現在來看但以理的一生,他的一生記載在《但以理書》一到六章。第一章講到他被擄到異邦,時間是西元前605或606年,講到他被巴比倫宮廷選中,而且還被取了一個巴比倫名字,那是巴比倫一個神的名字,叫做伯提沙撒。他的三個朋友也被取了巴比倫名字,他們並沒有抗議,我覺得很有意思,他們好像不在乎被取什麼名字,但他們一生都忠於自己的神。 後來問題來了,因為宮裡頭希望把他們養胖,肥胖代表富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