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大外甥夏後啟的支援,又狂起來了!
當時蜀川荊楚應該有不少以大象為圖騰的部落沒少被巴族欺負,不僅部落被吞併,就連數不清的大象也慘遭毒手,一根根象牙被運往巴國。
這段上古部落吞併的歷史留下了巴蛇吞象的傳說。
當時的巴國範圍內,修巳一族被稱作“蛇巴”,應該還有圖騰為大象的“象巴”,和圖騰為白虎的“虎巴”,或許還有其它小部落。
但從後世巴國出土的商周青銅器上的虎紋圖騰,以及《長陽縣誌》記載,虎巴後來姬周聯姻,首領都姓姬,巴國也被白虎圖騰部落所統一,從此巴蛇圖騰退出巴國舞臺。
嗯,夏朝一沒了,修巳一族挨收拾的下場,果然一點都不奇怪啊!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開上三嬪於天,得九歌九辯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
夏後開就是夏後啟,開和啟上古時,字型基本一樣,都是手和門,意思是把門開啟。
夏後啟的形象極有特色,這是山海經中神明的典型形象。
而大禹本人,在《帝王世紀》《論衡》中也被描述為:“禹耳叄漏”,意思就是大禹的每個耳朵有三個窟窿。
這父子倆的形象都不太符合中原帝王的儀態,反倒是三星堆出土的古蜀文明青銅人像,幾乎如出一轍,具有很濃烈的少數民族風格。
上圖:耳叄漏,下圖:珥兩青蛇,乘兩龍。不過夏後啟佩戴的應該是更精緻的青蛇耳環。
這說明,大禹和夏後啟從小受到修巳一族的影響遠大於中原一系的鯀族部落。
,!
因為夏朝和巴國的關係如此親近,所以儘管相隔千里,夏后氏還是掌握了許多關於遠古蜀川地區的諸多資訊,譬如:三星堆!
這也是為何夏朝被滅後,有一支夏朝貴族逃亡三星堆避難的原因,大機率是族裡有相關記錄。
這支守衛夏朝遺族,傳說中的大禹的母族,巴蛇一脈的傳承者,有沒有什麼文字記載?
總不能全是我腦部瞎蒙的吧?
當然不能瞎蒙!
這支巴蛇後人就是後來的賨人,也叫蛇種巴人,又稱寅(y)人、板楯蠻。
《華陽國志·巴志》載:“(巴子國境域)其屬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蠻”。巴賨族是巴地八族中分佈最廣、人數眾多的主要民族。
商末,參與了武王伐紂戰爭的就是蛇巴(賨人)。
賨人,也叫蛇種巴人,又稱寅(y)人、板楯蠻,修巳一族的後人
修巳一族,也就是蛇巴人在歷史上所建立的文明,有據可查的就是在東周時期,他們不和有姬周撐腰的虎巴玩了,自己獨立建立了一個充國。
現在的“南充”、“西充”都是由當年的“充國縣”。
而充國都城,應該就是今天的閬中古城。
以上,就是我對三星堆和夏朝關係的推理和解讀,所引用的古籍文獻,字型來歷和相關含義,以及相關出土文物,當地少數民族風俗傳說,都為真實。
但是這個故事畢竟是腦洞而已,大家不必當真。
好了,三星堆和夏朝的相關內容暫告一段落,接下來繼續我們的非洲之旅!
:()荒野求生:主播你來真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