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5章 夏耕之屍,反商復夏!

此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也。”

所以,大禹名字中的蟲子,以及獲得的姓氏娰,還有夏后氏的蛇(或長龍)圖騰,都應該來自他的母族。

《淮南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遠古的故事:

傳說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以吞吃過往的動物為生,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由於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帝堯派遣大羿(不是后羿,兩人不同)前往斬殺,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在稱為巴陵。

所以,修蛇其實就是後來傳說中的巴蛇,也是修巳(古音同蛇,意思也是蛇)一族。

這個故事去除神話色彩,就是圖騰為大蛇的修巳一族在帝堯時期盤踞洞庭湖附近作威作福,人狂自然有天收,被一個更猛的猛男大羿一路殺的向西逃竄,在巴陵這個地方讓人把部落首長給宰了。

而這個巴陵位置大機率是指的距離洞庭湖西邊千里之外的巴山地帶,而非岳陽。

湖南和川蜀的書友們不用和我犟,《尚書·禹貢》記載岳陽的地名,叫做東陵。秦時,東部屬長沙郡羅縣、下雋,西部屬南郡、黔中郡。漢時分屬長沙下雋縣,羅縣及南郡華容縣。武陵郡孱陵縣。三國初由吳、蜀分治,後屬吳。建安十五年(210)。吳析長沙郡北部置漢昌郡,為市境置郡之始。西晉太康元年(280),析下雋縣西部建巴陵縣。

也就是到西晉時候,岳陽地區才叫做巴陵。

而巴山得名於夏朝,古籍記載為”蛇山“!

從洞庭湖到巴山,相隔千餘里,看來修巳一族當年惹得禍不輕啊!

不過考慮到洞庭湖似乎和帝堯關係似乎關係緊密,似乎也說得過去了。(帝堯兩個女兒,娥皇女英相傳生於斯,葬於斯)

首領被殺,修巳(修蛇)一族也因此四分五裂的各自奔走了。

後來,其中一支部族有莘氏,和帝堯的臣子鯀聯姻。這個人就是大禹的母親女志,族名修巳,圖騰為蛇。

後來,鯀因為治水不利被帝堯所殺,族人獲罪,大禹小小年紀就從貴族變成罪族。

於是,為了建功立業,重振家聲,他選擇繼承母族的蛇圖騰和巳姓。(大禹父族鯀的圖騰是三足鱉,很明顯,大禹沒能繼承到)

這也是為什麼相傳大禹是四川人,來源於其母族的原因。

治水成功後,帝堯根據大禹母親的巳姓或者大禹當時所屬的蛇圖騰,賜給大禹“娰”姓。(巳和娰和蛇,這三個古時都是一個音)

後來,大禹家天下後,兒子夏後啟繼位,將祖母修巳一族分封到了蜀川一帶,賜名為“巴”。

《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夏後啟之臣日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

是的,巴國來源於夏朝,那時叫做巴方。但以前這個地方不叫“巴”,山海經記載為“硃卷之國”。

“巴”這個字應該是來源於修巳的“巳”。

巳的意思是蛇,而巴的意思則更進一步,是大蛇。後世《說文解字》解釋為:巴,巴蟲也,或曰吞象蛇。

巴字在甲骨文的字型就是一個張著大嘴的蛇頭。

“巴”字甲骨文寫法,形象為大蛇張口

所以,修蛇(修巳)就變成了巴蛇,當年修巳一族首領被大羿斬殺的地方,後來才叫做巴陵。

“陵”字在古代是特指帝王諸侯的墳墓,不是什麼妖魔鬼怪死後,埋葬的地方都能叫“陵”的!

而巴蛇吞象,看看三星堆祭祀坑中那數不清的巨型象牙就知道了。

巴族這個好戰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