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卻很難明白,這是以賽亞預言的一大奧秘。受苦的僕人和掌權的君王是同一個人,但是祂必須先以僕人的身分來,然後才能再以君王的身份來。原因很簡單,因為猶太人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他們一直等待的拯救是要脫離外在的敵人,但是他們需要的拯救其實是脫離內在的敵人,人很容易把問題歸咎在別人身上,其實真正的問題是他們自己的罪。
這解釋了福音書裡的許多事,當施洗約翰宣告說:“要預備主的路,要悔改,天國近了,要預備好,要進河裡潔淨自己,要認罪,要受洗。”他在說什麼?他在說你自以為準備好要迎接這王,其實不然,你們是罪人,根本不潔淨,不能住在國度裡。同樣的,耶穌來的時候也是說:“要悔改相信,因為天國近了。”這大大解釋了棕櫚主日,耶穌在棕櫚主日騎驢進京,終於做了百姓期待祂做的事,祂以王的身份進京,群眾簡直興奮極了,真的以為祂作王了,大家就不斷的高喊:“和散那,和散那,和散那。”這可不是天上的問候語,今天唱詩歌的時候,都把和散那當成問候語,和散那其實意思是說:現在就拯救我們,現在就釋放我們得自由。
耶穌騎驢進京,大家沒有注意到祂騎的是驢,祂第二次來的時候會騎馬來,很不一樣,但祂這次是騎驢進京,他說:我不是來打仗的,打仗的時候要騎馬。耶穌第二次來的時候會打仗,祂會是個騎白馬的戰士,但這次祂騎驢來,他們沒注意到是驢,紛紛把外套鋪在地上,手上揮著棕樹枝,不斷的喊著:大衛的子孫,大衛的子孫。他們真的以為祂要來應驗《以賽亞書》第一部的預言,但祂進城門以後向左轉而不是向右轉,群眾就安靜下來,耶穌看見有個人手上拿著鞭,就把鞭要過來,大家以為祂要替他們報仇,可是沒有,祂向左轉而不是向右轉。
你必須去耶路撒冷才能明白這個含意,進門以後右方是羅馬的安東尼城堡,羅馬軍隊就駐紮在那個地方。但是耶穌向左轉進入聖殿,鞭打猶太人,這樣你就知道為什麼幾天後同樣這群人喊著要釘死耶穌,為什麼他們寧願釋放“耶穌巴拉巴”,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天父的救主兒子,他是個游擊隊員,“耶穌巴拉巴” 是個游擊隊員,猶太人說他們要的就是這種人,會打仗的人,他們不要那個把猶太人趕出聖殿的耶穌。
有沒有看見問題出在哪裡?他們以為耶穌是來作王的,但祂只是來潔淨聖殿,真是叫人失望。彼拉多把罪狀放在將要處決的犯人頭上,上面寫著:猶太人的王。大家其實都不相信,全國只有一個人相信,就是那個盜賊,他說:主啊,你得國的時候要記得我。他在這個受苦、垂死的人身上,看見即將來臨的王,只有他看見,這垂死的盜賊為自己在歷史上贏得一席之地,因為只有他相信。
以賽亞全都看見了,可是卻不明白其中的含意。我們現在可以明白含意,我們知道耶穌有一天會騎馬來,在全世界作王,祂會成為英國的王,成為美國、中國、俄國的王。耶穌將要作王,這世界的國會變成上帝和基督的國度,你可以說哈利路亞,如果你想說的話,這真是天大的好訊息。但是祂必須先來一次,因為還沒有人預備好要活在祂的掌管之下。你可以有一個完美的王,但是如果沒有好的百姓,就不可能建立國度。猶太人驕傲地自以為已經預備好要迎接王的降臨,期待王來拯救他們並且作王,施洗約翰說:你們還沒有預備好,你們需要被潔淨。
,!
我們現在就是在幫助大家預備好迎接王的降臨和作王,我們在幫助各國百姓預備好,好讓王可以再來,當福音傳遍各國的時候,末日就會來到,因為上帝要每個族群都有代表人物。因此《以賽亞書》第二部所描述的結局,包括了以色列和萬民,在最後一章裡輪流講到耶路撒冷的未來和萬民的未來,耶路撒冷、萬民,耶路撒冷、萬民,。
《以賽亞書》二章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