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到《以賽亞書》第二部裡面,先知從頭到尾都喜歡稱呼上帝是以色列的聖者,他又稱呼上帝是百姓的至親救贖主,我們從《路得記》知道什麼是至親救贖主,上帝被稱為萬民的救主,而且祂是歷史的神。從希臘文“萬民”這個詞衍生出今天的“族群”這個詞,這個詞不是指國家,而是指族群。耶穌吩咐我們去帶領各個族群作門徒,物件不是以國家為單位,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第二部談上帝談得很多,但是在《以賽亞書》的第二部裡還談到了另外一個人,並且用一系列的詩歌來描述,是在講上帝的一個僕人,猶太人直到今天仍然不知道這個人是誰,這個神秘人物只在第二部出現,“看哪,我的僕人……”。有時候好像是指全以色列民,後來卻可以清楚看出是在講一個人。這有一點複雜,因為還有其他人也叫僕人,烏西雅王被稱作上帝的僕人,希西家王被稱作上帝的僕人,約西亞、耶利米、以西結都被稱作上帝的僕人,但這個僕人有所不同,大約有四個不同點:
,!
第一,他的品格沒有瑕疵。這個僕人很完美,他沒有犯過錯,沒犯過罪,其他人都不具備這一點。
第二,他非常的不快樂。他常感到憂傷,深切瞭解痛苦的滋味,非常不快樂。
第三,他被處以死刑,像犯人一樣地遭到處決。但是聖經說他本身無罪,他是為別人的罪受死,而不是為自己的罪,他是受到誣告,並且他和財主葬在一起。
而且這個僕人為別人的罪受死之後,竟然會從死裡復活,而且還升到最崇高的地位。
對我們來說,這個人一點也不神秘,但猶太人卻不知道他是誰,他們覺得第二部的僕人,跟第一部的那位即將來到的君王格格不入。我們必須從猶太人的角度來了解他們為什麼不明白,各位可以想象嗎?其實以賽亞自己也不明白,他不曉得他在第二部中所講的那位僕人,其實就是他在第一部中所講的王。
第一個讓這兩者產生關聯的猶太人是耶穌,而且是在祂受洗的時候,當上帝說: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喜悅的。上帝指的是這個王是祂的愛子,又指出這個僕人是祂所喜悅的,所以其實是上帝第一個指出這個王和這個僕人是同一個人,就在耶穌受洗的時候,耶穌知道這兩個身份同時存在祂的身上。但是猶太人直到今天還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人,一直在辯論誰是那個僕人。
很奇妙的是,以色列復國那年,發現死海古卷裡面有完整的《以賽亞書》抄本,如今它就收藏在博物館中,就在國會大廈的附近,你如果去那裡,可以去參觀陳列出來的《以賽亞書》,受苦的僕人就陳列在現代以色列的中心地帶,但他們仍不知道那個僕人是誰,實在可悲啊。
不只耶穌指出兩者的關聯,彼得也指出,在《使徒行傳》中彼得講道的時候一再提到,這個君王和僕人是同一個人,所以初代有許多祭司成為基督徒,因為他們瞭解《以賽亞書》。腓利也指出這個王和僕人是同一個人,記不記得腓利遇到一個埃提阿伯的太監乘著馬車?那個太監對猶太人的神有興趣,當時他正在讀《以賽亞書》53章,他問腓利那段經文是在講誰,他之前問耶路撒冷的人,都沒有人知道,於是他問腓利知不知道那段經文在講誰,腓力說:我知道,就是指耶穌。於是他從那段經文講解耶穌給他聽,他聽完就立刻受洗了,這是第一個信耶穌的非洲人,他把福音帶回埃提阿伯,他當時是埃提阿伯女王的財物大臣。保羅也直指這個王和僕人是同一個人,《腓力比書》談到這個王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平等的權利,他取了奴僕的形象。
我們有幸可以明白這個偉大的奧秘,可惜猶太人卻不明白,他們沒有辦法想象王會像這樣受苦,像一般的犯人那樣被處死,這真的讓猶太人不明白。他們對十字架感到反感,他們想要的王不會被釘上十字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