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開門。
“你個狹促鬼,吃吧吃吧,回頭讓通兒媳婦給你做一桌子好菜,知故,讓你秦嬸都過來吃,別做飯了……”錢氏朝外喊著。
孔氏正往圍裙上擦著手,從灶房裡出來,笑著應了,“早就多煮了些了,早知道慧娘好些日子沒來蹭飯了,這會兒都這個點兒了,自然要留飯了……”
“還是我媳婦懂事,怪不得我偏心吶……”錢氏嘚瑟了。
田慧決定讓錢氏一回……(未完待續)
☆、089 秋收
今年的雨水少,楊家村的秋收比往年都要晚一些。
楊三叔早早地就跟下楊的說好了,因著下楊的田地少,有不少壯勞力都要出門給人收割。都是自己村子裡的,楊三叔尋了六七人,就加上自己幾個兒子,也儘夠了。
說來也奇怪,上楊的,有不少戶都是獨子的。偏偏下楊的,兒子兩個三個的,比比皆是,就是生了五六個的,也有不少。兒子多了,這日子就更艱難了……
田慧家的兩畝地也託了錢氏,是以,這幾日,田慧都在錢氏幫忙。
錢氏的菜園子裡也種了些小菜,那也是錢氏看著田慧的菜園子折騰地有模有樣的,雖說是少種了好些地瓜,不過偶爾加個菜,自己那幾個兒子都能多吃一碗飯。
錢氏也樂得種,左右也不缺那點兒地瓜,典型的“財大氣粗”。
不過若是餐餐請幫工吃那點兒菜,這幾日下來可不就得摘光了。錢氏想想還真是有些肉疼,說來這些蔬菜就是在鎮上賣,也不值多少銀子。
不過在楊家村,也算是比較稀罕的。大多人家也就是門前後院,這邊撒個一把,那邊弄個一撮,有大塊點兒的地都種了地瓜,這可是糧食!
“咱把這魚肉加豆腐做成魚丸子,這魚頭魚骨就做個魚頭豆腐湯。我記得嬸子不是拿回了好些豆腐渣嗎?”田慧剛剛還聽到錢氏在那兒低頭碎碎念地。
“是呢,那段娘子,我讓她少一個銅板,她還不肯,非得送我這些豆腐渣,說是餵雞也好……”
段娘子是下楊的。據說就是跟楊家還是拐著彎的親戚,五服之內的親戚。不過段娘子也是個妙人,下楊的來買豆腐。就是少個一個銅板,她都不介意。就是賒賬,或是用豆子換,都是成的。
不過若是上楊的來買豆腐,那絕對是客客氣氣,熱情洋溢,就是半個銅板不少,多個一兩也是不成的。
上楊的,有不少都對此有意見。誰讓段娘子的手藝好,這豆腐就是比別家嫩滑,地道!
孔氏笑著說,“我上回去買豆腐,可是連渣都不肯送我的,看來那段娘子看是看在娘是自家親戚的份上了……”
秦氏剛去灶房裡將豆渣子給撿出來,捧著個木盆子就聽見了孔氏說笑,“那可不是,怎麼說跟咱家還是親戚呢,就是見著我。也得叫聲嬸子的!”
田慧從沒去買段娘子那兒買過豆腐,也不曉得有這號人。
“這段娘子也是不容易的,家裡頭就靠著她那點兒豆腐手藝。爺爺輩的也是住在咱上楊的。後來子孫不學好,田地都變賣了不少,自覺得丟不起這個人,就住到下楊去了。
這段娘子也是從小定的親,就是夫家家道中落了,也還是咬咬牙嫁過來了,還帶過來做豆腐的手藝,這段家做豆腐的手藝可真的是沒得說的。
說句不中聽的,就是段家當時悔婚了。憑著自家閨女做豆腐的手藝,找個好人家。那就是隨便找找的,當時據說有不少人家都有這個意思。讓段家上門去毀了這門親事。
哪裡料得到,段娘子還是嫁到了楊家村。如今啊,上頭還有個公公,還有個爺爺,下頭有一個小叔子一個小姑都是沒成婚的。相公早就沒了的,不過好歹也留了個兒子閨女,也算是有個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