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主考官柏葰推薦。
主考官柏葰和兩位副主考經過商議,決定將該卷打入副榜,定為備卷。副榜是正榜之外的名額,如果正榜內有不合格的考生,副榜可以替補上來,但這種機會不是很多。浦安見推薦的考生被打入副榜,覺得很沒有顏面。就在他鬱悶不已的時候,正好柏葰的僕從靳祥奉主子之命來告知此事,於是,浦安便懇求他向柏葰提議一定要錄取那份試卷。
靳祥追隨柏葰多年,機敏利索,很得柏葰賞識。此次主持順天考試,柏葰帶他入場以隨侍左右,回去之後,靳祥向柏葰建言,說浦安只推薦了一份試卷,最好能錄取。思慮再三,柏葰為了不駁同僚的面子,就同意撤下一張試卷換上羅鴻繹的。榜示出來,羅鴻繹中了第二百三十八名舉人。
被錄取後,舉子要對給自己幫忙的人有所“表示”,這也是約定俗成的潛規則,甚至因為眾所周知,幾乎變成了顯規則。但羅鴻繹只顧著沉浸在中舉的高興裡,沒有要表示的意思。
李鶴齡便主動跑到羅鴻繹那裡要五百兩銀子。羅鴻繹見實在躲不過去,又怕事情敗露,就給他送去了五百兩紋銀。李鶴齡財迷心竅,將銀子全部據為己有。
按照傳統,士子中舉後要去拜訪錄取自己的考官和該科主考官。十月初,羅鴻繹先來拜訪浦安。他認為自己已經出了五百兩銀子,李鶴齡一定會跟浦安平分,就只帶了十兩銀子給浦安,三兩銀子給浦安的侍從。
之後,羅鴻繹又來到主考官柏葰家拜訪,呈上了贄敬銀十六兩,門包銀六兩。拜完了碼頭,羅鴻繹覺得可以心安理得地品嚐舉人的幸福了。然而事情卻沒有就此結束。浦安覺得自己忙活一場,只得到十三兩銀子,無疑成了冤大頭,就跑到李鶴齡那裡找了個藉口說急需錢用,從中取走了三百兩好處費。(未完待續。)
三十四、科場弊案(十四)
案情調查至此,越來越讓咸豐帝憤怒。如此烏煙瘴氣的科場風氣,如此囂張的考生,如此蔑視律令的考官,更兼如此昏聵的主考官,都只將自己當成一個傻瓜哄著、瞞著。這件案子加上前面已經審定的“平齡案”和那五十本錯卷,科場風氣之壞已經難以想象。怒不可遏的咸豐帝下旨:不論牽涉到誰,一定要嚴懲不貸!
刑部隨之開始行動:首先將柏葰、浦安、李鶴齡、羅鴻繹逮入大牢,革去羅鴻繹的舉人身份,撤去李鶴齡的兵部主事、浦安的翰林院編修之職。
柏葰的家僕靳祥酷刑之下,沒幾天就一命嗚呼。他的死儘管給審案帶來了一定的麻煩,但並沒有阻止破案的進度。柏葰、浦安、李鶴齡、羅鴻繹相繼交代,個人的口供相互參證、相互補充,已經沒有絲毫疑點。
此時,案子的焦點集中在如何處罰主考官柏葰上。因柏葰是一品大員,如何處置應由刑部提議,最後由皇上決定。
刑部專門負責刑獄判案,此時卻很是為難。刑部官員揣摩不透皇上的意圖,畢竟這是宰相級的人物。儘管咸豐帝有嚴肅處理的姿態,但他也曾表示過“柏葰早正揆席,勤慎無咎,欲曲待之”,說柏葰為官老成持重,從無過錯,現在偶爾觸犯刑律,可以從寬處置。
咸豐九年二月二十三日,還沉浸在過年祥和氛圍的咸豐皇帝接到了負責審訊此案的會審團成員載垣、端華、全慶和陳孚恩四位大臣,經過仔細斟酌商議,聯名呈遞的達三千字的奏摺,將審理此次科場舞弊案的情況作了詳細彙報,擬處柏葰、浦安、李鶴齡、羅鴻繹斬立決。
。。。。。。。。。。。。。。。
皇帝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邊上的洞明堂召見會審團成員及綿愉、彭蘊章、肅順、趙光、文祥等十七位位親王和大臣,商量如何處置柏葰。洞明堂,每年秋末霜降後處決犯人時,皇帝都會在這裡逐一核准“勾到”,對犯人的命運做最後的裁定。皇帝“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