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部分

過陳奇策越是如此,周士相卻越是不知如何開口進行後面的事情。

到城門口時,正好有太平軍後營營老組織老人孩子上戰城撿東西,看到這些餓得都有些營養不良的老人孩子,陳奇策面容聳動,很是難過。

戰場上太平軍和水師都在各自清理,雙方心照不宣的各幹各的,沒有出現什麼爭搶戰利品的事情,想來陳奇策那邊也對面下吩咐過。

宋襄公早早派人進城將縣衙收拾了一番,又搜刮了一些乾肉菜蔬,勉強置辦出一席還算入眼的席面來,可是軍中卻沒有酒水,好在陳奇策也不介意,就以茶代酒雙方入席坐了。

茶過三巡,周士相首先開口將太平軍已近斷糧之事說出,爾後便提議此戰所繳獲的清軍糧草由雙方平分,其餘物資也都平分。(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

太平軍有守城之功,水師有來援之功,雖說水師是在清軍四面防線崩塌了三面才上岸,之前按兵不動很是讓人寒心,但不管怎麼說,水師的上岸還是挽救了太平軍的覆沒,因此周士相身為主人提出戰利品繳獲雙方平分也是應有之意。

對周士相的提議,陳奇策微笑不語,坐在其右手邊的記名總兵吳遠卻開口說話了。

吳遠是廣東韶關人,紹武元年時以400兵投附陳奇策,後被永曆朝廷任命為贛州總兵官。贛州是在江西清軍控制區裡,因此吳遠這個贛州總兵並不是真在贛州駐防,故而稱為記名總兵,只待將來明軍真的收復了贛州,便叫吳遠這個記名總兵做實缺,若贛州遲遲不能被收復,那吳遠也就只能一直當他的記名總兵了。

其實說白了,記名總兵就是永曆朝廷為了招攬人心而亂肆封賞的虛銜,有職無缺聊表人心而矣。類似吳遠這種記名總兵在南明軍隊中一抓一大把,由大西軍改編的明軍主力還好說些,其餘地方這種濫號可是多得飛上天,甚至還有記名遼東總兵官的。

陳奇策不好對周士相的提議發表什麼意見,因為這種事情不是他這凌海將軍好開口的,無論是身份還是年紀都不適宜他開口,由下面人來和周士相談才合適,最後他拍個板便是。左右此戰已是大勝,戰利品瓜分已是細枝小節,部下要爭便讓他們爭一爭,實在爭不來也沒什麼打緊。

想是如此想,但白髮老將還是希望能夠從太平軍這兒多得一些物資的。水師此次再入譚江,可以說是掏空了陳奇策老窩上、下川島的全部積蓄,若不能從新會這邊得到些補充,那此行入江就得不償失了。畢竟全軍上下幾千張嘴每天都要吃糧,訓練士卒更要器械。他凌海將軍再是大度也要為手下人著想,總不能讓幾千號人再餓著肚子回去吧。

周士相提議平分此戰繳獲,陳奇策自是認同的,但箇中細節卻也不能不爭一下,在他的示意下,吳遠起身提了個他不好說出口的事情,吳遠問道:“我軍至海上而來支援貴軍,按例,貴軍當為我軍提供些糧食器械才是,這個卻不知如何作算?是一併算在繳獲之內還是另行核算?”

“唔…”

吳遠提出的問題讓周士相有些頭疼。此人說得也沒錯,水師來援救太平軍那是天大的恩情,他這主人可不能怠慢了人家。不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對待客軍一事上,明清雙方的做法都是相同的。問題是周士相也是窮得要命,清軍那點繳獲他也是眼紅著呢,哪裡又能全分給水師。

太平軍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也是近萬張嘴巴巴等著糧食下肚,日後開闢抗清根據地,各類器械物資也是要不少。周士相哪裡又能大方得起來。再說按例,這個例是多少,給多了自家心疼,給少了又惹人白眼。難啊。

頭疼,周士相一時不知如何開口,邊上宋襄公見狀忙為他解圍,笑著問陳奇策道:“不知老將軍以為多少才是合適?”

“哎。這個你們談,老夫這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