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8部分

了世襲王朝,所以除了所謂的功績,心機應該也是很深的。”

高太明也很感興趣,“也有說,大禹是禪讓給了伯益,然後大禹的兒子啟殺了伯益自立。還有說,伯益和啟都是賢人,後來伯益拱手相讓,因為這是大勢所趨。但是,上古歷史,一直撲朔迷離,不同的文獻有不同的說法。我更想聽聽你的看法!”

唐易看了看兩人,“你倆這是去了地方,空手而歸,從我身上找樂子是吧?”

兩人哈哈大笑,唐易也跟著笑笑,“行,我說說我琢磨的,就當故事聽吧。”

“其實說歷史從某種程度上就是說人,是人就離不開人性。”唐易接著說道,“在很多歷史文獻裡面,都提到了一點,禪讓下一個接班人的時候,舜繼承堯,禹繼承舜,都會先推讓一下,甚至躲一躲,但是最後還是要當!這算什麼呢?這不單純是虛偽,這是手段,既能接班又能告訴天下人我很謙虛我有德操的手段。”

第1221章 大禹讓位

“都是有手段的人,就別說得那麼純粹高尚了。”唐易皺了皺眉,“當然了,也可能是我理解不了那種高尚。”

“比如,舜殺了鯀(gun)。雖然鯀的確有錯,但鯀畢竟是禹的父親。”

舜為什麼殺鯀?治水不成。他死了之後,兒子大禹繼續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成功了。

但是後世呢,也有別的看法,比如《離騷》裡說,“鯀婞直以亡身兮”。這是說他因為耿直不阿而導致被治罪。那如此說來,舜就是一個暴君,當然領導才能不可能沒有,但是最起碼脾氣暴。

不過,這種上古歷史,實在是沒有確鑿的史料,各種文獻相互矛盾的地方比比皆是,只能自己梳理推斷,所以唐易才對他倆說,當故事聽。嗯,重要的事情說一遍。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但是大禹依然對舜很尊崇,哪怕是他上位之後,也沒有半點對舜不利的言辭。”

“太高尚了!但真的是因為高尚嗎?最起碼,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如果說舜是暴君,或者說舜有問題,那麼大禹這個接班人,不就成了暴君選定的麼?就僅從這一點來說,大禹為了名正言順接手王位,也必須繼續供著舜,哪怕舜死了。何況,舜又是堯選定的,又在位那麼多年,地位和威望非常穩固。”

“他對王位和權力看得如此之重,死後拱手讓給外人,應該不是心中本意。但是禪讓制不是隨便就能改變的,他自己就是因為禪讓得位,所以也不能親手廢除。”

大禹選的第一個接班人,不是伯益,而是伯益的父親皋陶。

皋陶這個人,本來和大禹名氣一樣大,堯、舜、禹、皋陶,被後人稱為“上古四聖”,可見一斑。而且皋陶還被推為華夏司法的鼻祖。

但是皋陶年紀太大了!甚至有說法,皋陶比大禹年紀還大,他在堯舜時期就開始工作,而且還是幫助大禹登上王位的有力人士之一。

往深裡想,指定一個年紀這麼大的接班人,這是想幹嘛?同時再回頭從表面上看,選皋陶,除了年紀大,沒毛病,確實德才兼備,而且功勞也很大。

果然,一切是按照正常規律發展的,皋陶死在了大禹前頭。

既然如此,那麼再選一個就是了,這麼大年紀的人都能選,這選擇面還是比較寬的。

但是大禹偏偏選了皋陶的兒子伯益。

伯益也是個賢能之人,而且也有功勞。不過,在有的歷史文獻裡,卻這麼評價伯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意思是,你跟著大禹時間太短,換句話說功勞太少,老百姓不買你的賬啊。

“我覺得這個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個位子。這個接班人的位子,老子死了,是兒子接任的。這又算什麼?這說明接班人是繼承的!我猜,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