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也即是儒家所謂的〃中〃。子思作《中庸》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孔子曾贊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並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正義》一文中說:〃君子者,所以用中達於和者也。〃〃中〃有人把它理解是調合,是做事不要徹底,這就完全錯了。〃中〃的真正涵義是既不太過,又不不及,恰到好處。〃恰到好處〃即是儒家所謂的〃中〃,也即道家所謂的“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註釋】謙受益,滿招損。〃反者道之動〃,這是事物的變化規律,事物皆然。所以王侯當持守謙虛而不自滿。《呂氏春秋》說:〃事多是似倒而順,多是似順而倒。有知順之為倒,倒之為順者,則可以言化矣。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天之道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以為教父。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