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子女,我還真沒認真考慮過。在我和許多家長的意識中,給予小孩子物質上的極大豐富、並百般呵護就是對孩子的愛,而孩子呢,他(她)的惟一任務就是學習,他(她)應該是沒有煩惱的了。殊不知,正因為缺少生活的磨難和同齡孩子之間的小摩擦,才使得有些小孩將一個小小的挫折或不如意無限地放大——前不久四川一個小女孩,因為媽媽不給她買某歌星的唱碟就自殺的事就是一例。從女兒的書中我也能清楚地看到這些痕跡:一句話,一個小摩擦,都是她不快樂的根源。

但最讓我忽視掉的是:一個獨生子女需要交流和呵護的心靈。

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問題。

受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社會的歷史和現實都推崇和實踐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主流價值(好像講漢語的國家與地區都這樣),它逼迫著千千萬萬的父母把“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視為天職,並且走上一條耗時、耗力、耗財並伴隨與子女不斷衝突的漫長過程。在父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子女卻不領情甚至反叛,而父母卻是終生付出無怨無悔。在這漫長的衝突過程中,隨著子女的長大,對歷史文化的接收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認識,他(她)也逐步認同了父母的價值選擇,從而又把這種選擇強加於自己的子女,歷史就是以這樣的螺旋式的形式向前發展。人類社會也就是這樣在一代又一代的選擇與衝突中達成共識,獲得進步,這也是文明不斷進步、人種不斷最佳化的一種選擇。

我們都扮演著這樣的角色,絕大多數的講漢語的人都是前仆後繼地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古人云:“十年寒窗苦,一朝成名天下聞”,這是古時候對人才的要求。現在十年寒窗都不一定能換來一個就業的機會,時代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每個社會都有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選擇,獨闢蹊徑是理想的設計,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大多數人行不通,與社會的認同和接受可能也有很大的差別。即使是比爾·蓋茨也是上了哈佛之後才肄業開始創業的。能上哈佛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哈佛並不是憑成績就可以上,它要綜合一個人的各方面的素質,分數只佔三分之一。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有限的教育資源往往只能集中在一部分領域,這就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去爭取去努力,為孩子的未來爭得一席之地。這沒辦法,整個社會的價值資訊就是:你接收了最好的教育,你就會被認定為是高素質的人才,就會找到一份高薪水的工作,就會過著因你的收入帶來的高質量的生活,就會找到與你同階品味、同階層的配偶,這也是社會階級的區別。愛情和社會尊重是離不開物質基礎的,物質基礎是以受教育為前提的,這是當今世界各國認同的主流價值,人們幾乎很難逾越它。

文章中也涉及到我們的的教育方式以及對女兒的興趣選擇方面,對改進家長們的霸權式專制教育有很大借鑑。但這又是非常矛盾的,因為有興趣與能不能成才是兩個概念,就像我們大家都喜歡看福爾摩斯探案,卻又不可能人人去當警察一樣。君不見每到節假日,千千萬萬的小朋友們奔波在學琴、學畫、學唱、學舞的路上,那裡面當然有小朋友們的興趣,但是,更多的是家長們的期望。

作為理性的父母,對女兒唱歌的資質當然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所以,對女兒只能實話實說:“唱歌只能當作業餘愛好,不能當作職業。”在我們,是對她認真負責,在她,卻是受了很大的打擊。因為,生活中有許多唱得並不好的也成了名,但女兒不知道箇中的艱辛和坎坷卻是常人難以忍受的。

人的一生是個漫長的過程,但關鍵的時候只有幾步。尤其是年輕的時候,關鍵的幾步一定要走好。生活中,“大器晚成”一般都是指為生活付出了昂貴代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