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的首義之舉,猶如一顆火種,點燃了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熊熊烈火,各地豪傑紛紛效仿,揭竿而起。
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的中流砥柱。
翟讓本是東郡法曹,因罪入獄,後得獄吏黃君漢相助,逃至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聚眾起義。
起初,瓦崗軍以劫掠運河上的商船為生,勢力逐漸壯大。
大業十二年(616 年),李密加入瓦崗軍,此人足智多謀,為翟讓出謀劃策,建議先攻取滎陽,奪取隋朝的大糧倉洛口倉,以擴充實力、賑濟百姓。
翟讓採納了他的建議,率部攻下滎陽的門戶金堤關及周圍諸縣,又在大海寺設伏,一舉殲滅前來鎮壓的隋軍主力兩萬餘人,擊斃名將張須陀,威震天下。
竇建德,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北)人,為人豪爽仗義,在當地頗有名望。
大業七年(611 年),隋煬帝徵兵伐高句麗,竇建德因其勇猛被選為二百人長。
但他目睹百姓疾苦,對隋朝的暴政深感不滿,毅然投身反隋大業。
當時,山東大水,同縣孫安祖妻兒餓死,縣令仍逼其入伍,孫安祖一怒之下殺縣令,投奔竇建德。
竇建德幫他聚集數百人,佔據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南)起義,後因助孫安祖起義,全家被官府殺害,竇建德悲憤交加,率麾下二百人投奔高士達的義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大業十二年(616 年),涿郡通守郭絢率兵萬餘攻打高士達,竇建德詐降,趁郭絢不備,率精兵七千突襲,殺敵數千,繳獲戰馬千餘匹,郭絢僅率數十騎逃竄,終被斬殺。
次年正月,竇建德在樂壽(今河北獻縣)稱長樂王,建立農民政權,河北郡縣紛紛歸附。
杜伏威、輔公祏領導的江淮起義軍,也是隋末起義軍中的一支勁旅。
杜伏威,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家境貧寒,卻生得勇猛無畏。大業九年(613 年),他與輔公祏在齊郡聚眾起義,後轉戰江淮地區。
杜伏威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出則居前,入則殿後”,深受部下擁戴。
他們先是聯合苗海潮等起義軍,壯大自身力量,後在與隋軍的多次交鋒中屢戰屢勝。
大業十二年(616 年),杜伏威率部進逼江都,與隋將陳稜率領的援兵激戰,杜伏威額頭中箭,仍帶箭衝入敵陣,殺得隋軍大亂,隨後攻下高郵、歷陽,建立農民政權,杜伏威任總管,輔公祏任長史。
江淮地區的小股起義軍紛紛歸附,杜伏威成為江淮一帶實力最強的起義軍領袖。
這些農民起義軍遍佈大江南北,如同一把把利劍,刺向隋朝統治的要害,使隋朝的統治根基搖搖欲墜。
他們代表著廣大底層百姓的心聲,為求生存、謀太平,不惜與強大的隋朝官軍拼死抗爭,展現出了頑強的鬥志與不屈的精神。
:()隨身空間之帶著萌娃諸天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