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使得他們本身的命運帶有“前緣已定”的宿命味道,而無法逃脫。在這個意義上,我又為他們中間那些真正志向高遠而終於不得伸展的人感到惋惜。我的三位同學就是好例。但在當時,這支朝氣勃勃、盲目自負、深具挑釁性的危險力量,正是時勢所需要的。他們的使命是破壞。而要完成這個使命,他們尚需三個條件:忠誠、反叛和仇恨。

《我的青春回憶錄》第二章 降臨(3)

一九六五年,“個人崇拜”在中國已經存在,在大、中學校園中尤其如此。我還記得,當大型歌舞劇《東方紅》大幕拉開時,數百名手持金葵花的藍裙少女組成海浪的造型,抬頭仰望在天幕上冉冉升起的毛澤東的形象。歷時三小時的演出結束時,人民大會堂中的上萬觀眾歡聲如雷。

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毛澤東是我們生活中天然的一部分。我們對他的愛,與其說是一種感情,毋寧說是一種習慣。我甚至沒有注意到毛澤東是一個胖子,對他來說,一切世俗的標準完全沒有意義,他正是他應該是的樣子。在我準備中學考試時,語文教師們曾經綜合歷年的考題進行測驗,幫助我們接近可能的作文題目。但當年的試題卻大出人們的意料,它直接就是: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在我一年的中學生生活中,許多個星期天都坐在教堂中,在班主任的注視下一篇篇地朗讀已經出版到第四卷的《毛澤東選集》,討論“革命”、“階級”、“專政”之類的問題,並且深信“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這樣的“毛主席著作學習小組”遍佈中學的校園。

但在當時的青年學生當中,忠誠於毛主席更表現為對毛澤東青年時代的直接效法。毛澤東少有大志。他青少年時期的活動可以用“讀書”和“行走”來概括。他遍覽群書,博聞強記,又信奉“盡信書不如不讀書”,只以書為思想的羽翼。他曾強迫自己在分文不名的情況下出遊,沿途打工,維持生計,因為困苦沒有退路,得以看到了社會的真實面貌。行走強健了他的體魄。他常常不避風雨,反而在其間歡呼鼓舞,在自然力量面前感受天命所鐘的幸福。相傳他贈給晚輩親屬的語錄,第一條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孟子教誨,他少年時有詩“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以莊子北溟大鵬自喻,自信非常。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打著一把雨傘雲遊四方的行腳僧”。僧人而云遊,必定兼有清貧、濟世誨人和反叛世俗的特點,深深地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在四中的校園裡就行走著大批這樣的學子。他們大都剃著平頭,腋下夾著書本,衣著非常樸素。衣服還新的時候就打了補丁,有人甚至冬天也不穿襪子,布鞋被腳趾頂開了一個洞也不去修補。一到黃昏,校園中就佈滿了三三兩兩的人群,或者圍著體育場奔跑,或者在夕陽下大聲辯論,往往爭到面紅耳赤而各不相讓。他們中間有的能整段地背誦馬克思、列寧的原著,開口便引經據典,以利雄辯。每逢暴雨,在水天空濛之間總會看到奔跑呼號的身影,或者在天雷震響之際悠然漫步。一日三餐,都用鋁製的飯盒盛了簡單的食物,邊吃邊談,服色飲食都很難看出等級的差別。 。。

《我的青春回憶錄》第二章 降臨(4)

對於幹部子弟來說,父輩的業績朦朧得美麗,如同酸葡萄發酵成美酒。他們更希望繼起而為共和國新的護駕親兵。這種事出有因的迴圈,就使紅衛兵的產生成為必然。大批平民子弟也因風氣的緣故紛紛捲入,無法超然。即使像在“文革”中獨持異見、最終因思想罪被處極刑的遇羅克,也曾學步毛澤東,在民間做各種雜活,以接近社會。毛澤東本人成為極其敏感的話題,記得在一次討論會上,班裡一位同學說到“毛主席也是人”,便受到全體的批判,連老師也指其有“階級立場問題”。這位十三歲的同學毫不示弱,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