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的開銷。士子們大抵並不富裕,多是平時耕種,閒時念書,半耕半讀,方能勉強生活。以賢侄今日的聲譽,創辦一所書院倒並不困難……”
石越倒沒有想到這許多,因此也在心裡計議了一會,才說道:“官府的支援且不去說它,開封府雖然會支援,但我等先不必計算在內。如今之計,先選一處好地方,置辦學舍。附近的鄉老對於在本地辦學,當無反對之理,再拜會附近計程車紳,請他們一起出資贊助。如此當無太大障礙?”
桑俞楚搖了搖頭,微笑道:“置辦學舍等等,不必找別人,賢侄要做的事,我斷無旁觀之理。這筆錢不必勞動別人。這中間最大的困難是書院士子們的生活如何保障,以賢侄如今的名聲,想來讀書計程車子們人數必然不少,要長期養活這許多人,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石越聽他擔心這個,不禁啞然失笑:“我這書院,有所不同。當日孔子給三千弟子講學,難不成還要養活這三千弟子?各地書院半耕半讀,那是因為其弟子都是附近鄉黨子弟,那都是有幾分義學之意。朝廷辦學校,那是為國家養材,所以要給這士子們發月稟。我這書院,卻另有規模。凡是來此學習計程車子,每年交學費一貫,食宿自理,書本筆墨皆請自理,須連學三年,方得卒業……”當下和桑俞楚細細說清,直把桑俞楚聽得目瞪口呆——這樣的書院也會有人來?
雖然半信半疑,但是依然由石越和桑充國在開封城西南十里處叫“白水潭”的地方選了一個院址。那本是一處白姓家族的公地,幾個小土丘上種著一片果樹林子,附近便有一個水潭,頗見清幽,而且離官道也不遠,石越與桑充國一眼就看中這地方。白家的族老聽說是要在這裡辦書院,本就很高興。族裡幾個讀過書的秀才都聽說過石越的大名,和族長們一說起,那更無不答應的道理。那塊地他們願意用半價出售,條件就是在書院中順便辦一個義學,讓白家的子弟免費上學,先生的食宿與禮金皆於白家出。這個要求也是很尋常,石越尋思著自己雖然本意並不想辦一所蒙學,但是也斷沒有拒絕的道理,便一口答應下來。
地址一定下來,便開始建學舍。石越一心想著要早一點建好,桑俞楚便也不計成本,青磚、石灰石、木材,全部是用買。看著那一堆堆的石灰石,石越當時就有點納悶了:“這時候人們就興用石灰粉刷房子了?”找人問了,才知道這石灰石不單是用來做粘劑,也是用來整齊地面的,用石灰石和黃土整齊的地面,光滑無塵,那用了功夫的,幾十年都如鏡子一樣平整。只是因此要花的人力物力,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起的。
石越自小也是農村長大的,小時候家裡燒紅磚,蓋房子、粉刷牆壁、用水泥砌地面,可以說他這一代人只要農村的就沒有人沒有經歷過。而且這些事情是必須要自己動手幫忙做事的,挖黃土用磚模做磚的事情,他小時候不知道做過多少,此時因為要快點蓋房子,也來不急炫耀一下自己的“雜學”,這怎麼樣燒紅磚的學問也不就悶在肚子裡不說了,不過土法燒水泥的方法此時正好用得上,用石灰石混合百分之二十的粘土燒出來,便成為水泥——水泥有一段時間緊俏時,不少人家自己燒,不料到此時派上了用場。用水泥做粘合劑、用來粉刷地面,不知道比原來的方法要快多少倍。
他這點小發明,被那些砌匠們驚為天人,幾個秀才本來以為石越不過是關心房舍的建築才整天泡在這裡,他們便不肯放過這個和名人交流的機會,時常過來請教,此時見到石越還有這種手段,無不佩服萬分,一個個大呼“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