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家,而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的認識不充分。
如競選人所意識到的那樣,對毛澤東的評價不僅是一個尖銳的現實政治問題,而且涉及其實踐中的錯誤背後的思想文化根源,以及許多更深層次的理論問題。由於競選運動本身的限制,自然不能充分展開。而對毛澤東的評價及相關的理論問題,都是後來者所不斷遇到和不能迴避的:在這個意義上,1980年的思考和辯論,只是一個開始,但又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及社會主義實踐的反思
在對競選人的調查中,還有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我國目前社會性質”。說不能迴避,是因為“目前社會性質”既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也是未來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因此,無論反思歷史,還是設計改革,都先要弄清“我國目前社會性質”。而且這個問題還要不斷地提到每一個觀察、思考中國歷史與現實問題的人們的面前。在這個意義上,看看1980年人們的思考與論爭,是很有意思的。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不能遺忘的思想遺產(7)
依然是16位競選人,回答卻有三種:一是“社會主義”(或“基本上是社會主義”),有7人;二是“不成熟的社會主義”(或“準社會主義”,“不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第一階段”,“初級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社會主義”,“廣義的社會主義”),有7人;三是“國家壟斷社會”,有2人。除一人迴避了“社會主義”的提法,其餘的人都是從“社會主義”的角度來分析目前中國社會性質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位競選者提出的看法:中國的現實社會,是“實踐中的社會主義,而不是前人理論中的社會主義”。1980年競選運動中關於“社會主義”問題的討論,其實是包含兩個層面的:一是對社會主義的理解與理想,一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的認識與反思。而這些競選人的大多數當時都仍然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信仰”,因此,這樣的對社會主義的反思,既是時代提出的問題,也是他們自身思想發展的需要。
一篇文章裡就是這樣提出問題的:“什麼是社會主義?”作者對目前公認的一個公式“大工業生產力+公有制=社會主義”提出了質疑。他指出:“在所有共產黨執政的國家裡(南斯拉夫除外),國家所有制被認為是公有制的一種普遍形式”,“生產資料是少數人以國家代表的身份集中支配管理的”。但問題也正在這裡:“這些權威的化身是否能真正體現大多數人民的意志?”“它必須有確實的措施來保證,這就是民主制。民主制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可是它唯一的宗旨就是:當權者必須代表大多數人的意志。只有在這種民主制的保證下,公有制才是貨真價實的,否則它就有被架空的危險,表面上只剩下一個漂亮的外殼。一句話,公有制取決於民主制,一個有民主制度的國家,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國家。”論者還同時談到了在資本主義國家,由於私有制的存在,民主被限制在“有錢人的範圍之內,而占人口大多數的勞動人民實際享受不到”,因此,“民主制也要公有制來保證”。他的結論是:“公有制+民主制=社會主義”,“取東方公有制形式的優點,取西方民主制的精華,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將兩者結合,這就是我們當前改革的任務”。這大概也是論者的“社會主義觀”。他理解的“科學社會主義”有四大要素:“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社會化生產”,“成熟的政治民主制度”和“精神文明”。
1980年北大競選人的社會主義觀,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1957年的燕園思想者,他們所理想、追求的“社會主義”其基本內涵也是“公有制”和“社會主義民主”。當年的北大哲學系學生龍英華就提出了“我們已經有了一個社會主義的工業化,還要有一個社會主義民主化”的理想和要求,認為這將關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