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朗氣清。
康熙將受降儀式定在了福州城中,令萬民可以圍觀。
臺灣眾臣都被“請”到了現場觀禮,他們有人極盡奉承,努力想要表現出高興的模樣,而有人卻是唉聲嘆氣,悲傷與國之將亡。
康熙坐於高臺御座之上,胤礽侍立在旁。
鄭克塽手捧延平王璽緩緩而來,卻是一身滿人衣裳,梳著滿人的髮辮,完全看不出他是臺灣舊主,反倒像是八旗子弟。
“呸,沒骨氣的東西!”
“蒼天無眼啊,鄭家怎麼會有你這般無恥的子孫!”
“鄭克塽,你愧對鄭家列祖列宗,愧對大明!”
一些頑固守舊的臺灣大臣接受不了鄭克塽的打扮,氣得當眾高聲喝罵,一聲聲一句句就像是扇在鄭克塽的臉上。
可他只能生生受著,他無力辯駁,也沒什麼好辯駁的。
本就是他無能,該受萬世折辱,並不算委屈。
康熙看著一身滿人打扮的鄭克塽,卻是十分的滿意。
他忍不住對胤礽笑道:“此事你安排的極好,下面那些臺灣官員也都交給你來處置。”
大清國力昌盛,對臺灣之戰可謂碾壓,如今不是他逼著鄭家投降,而是鄭家求著他要投降,這其中的差距,簡直妙不可言。
康熙滿意了,對鄭克塽的態度也很是溫和,受了鄭克塽的大禮後,親手將他扶了起來,當眾言道:“先帝曾應過鄭公,若肯歸降,便封其為海澄公,如今你替鄭公歸來,朕也必然踐諾,自今日起,鄭氏一族入漢軍旗正紅旗,今後你便是朕的海澄公了。”
鄭克塽再次謝恩,內心再苦澀,也只能欣然受之。
“你在海島上漂浮多年,這次便隨朕回京,重回故土吧,朕會在京中為你賜下府邸,必不會叫你受委屈,”
康熙又道,“聽聞你的夫人有了身孕,卻是個吉兆,這孩子是個有福氣的,朕便為他賜名安福,叫他一生平安有福。”
賜名之事乃是康熙見鄭克塽今日裝扮心情大好臨時起意的,於鄭克塽而言,是個驚喜。
能得康熙賜名,這個孩子將來出生之後便無人敢欺凌。
安福,平安有福,多好,無論男孩女孩,都是個好名字。
為了昭顯對鄭克塽的看重,自受降之日後,康熙便總將他帶在身邊,倒像是真正的宗室子侄一般,督促其讀書習字,還帶著他出去騎馬打獵,盛讚其文武雙全。
臺灣眾臣見狀,也逐漸認命,紛紛效法鄭克塽剃頭易服,胤礽乾脆挑出幾個願意辦差的送回臺灣,將臺灣百姓剃頭之事交給他們來辦。
臺灣百姓聽聞延平王已經做了大清的海澄公,又見以前的大臣們都剃了頭,再加上對大清軍隊頗有好感,故而在剃頭易服這件事上,並沒有遭到特別大的牴觸,偶有特別倔強的,也有臺灣大臣挨個去勸,終是未用強制,便順利完成了。
在此期間,胤礽命人採購了布料,製得一批旗人服裝,都是京中百姓們常穿的樣式,幹活什麼的都方便。
這批服裝運送到臺灣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