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上萬人發動進攻,所以他們就只能讓幾千人沿路集結,然後進入戰場發起反擊。此外永寧軍認為明軍沒有多少人,幾次消耗後就能使明軍徹底崩潰,所以他們迫於形勢也只好和張承業打一場消耗戰。
可是形勢的發展完全出乎永寧軍的預料,戰鬥部隊從南方一波波的趕回來助戰,為了給後續部隊和輜重部隊騰出道路他們也就被一撥撥地派了上去,然後被明軍一次次地擊潰。每次衝鋒一般都是頭人和勇士帶頭,結果每次失敗軍隊都會受到重挫。兩軍激戰了一天後,永寧軍震驚地發現他們手中大半的部隊都被打散了建制。
這次永寧軍為了形成內線作戰,也是急行軍攻擊赤水衛。倉促間他們的前線儲備糧食也沒有多少。到十日結束的時候,部分永寧軍就已經開始捱餓了。到了十一日中午前,奢崇明親自趕來指揮反攻,但他的運氣也不比他兒子強多少。明軍的防禦堅強得猶如鐵石一般,偶爾有頭人逃回來,他們都說部隊幾乎沒有能給明軍造成傷亡,這不是消耗戰而是送死。
到了下午,急急忙忙往回趕地永寧軍徹底斷糧了,而奢崇明似乎判斷這支明軍就是明軍的核心精銳了,所以奢崇明決定用他珍藏已久地騎兵出去火拼。除此以外奢崇明還刮地三尺,把他能蒐羅的每一匹馬都找了出來,連拉糧食的挽馬都不放過。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攻擊效果,奢崇明還把剩餘部隊中的頭人和勇士也都拉了出來。
張承業遇到的最後一次騎兵衝陣,實際是整個永寧宣撫司的核心成員。大部分頭人和他們的子侄都在其中,那些在先前攻擊中大難不死逃回本陣的頭人也都再次披掛上陣,為了給全軍殺出一條生路而垂死一搏。
經過對幾個被俘的騎兵的審問,奢崇明本人雖然不在這隊騎兵中,但他的三個兒子都參加了這次衝陣。黃石立刻派人前去辨認,最後從屍體中找到了其中的兩個。其他戰死的騎兵似乎也都很有名,大批的頭人和他們的近支都被辨認了出來。
聽完俘虜的口供後,黃石就覺得這仗的北翼差不多已經打完了。永寧宣撫司的政治模式基本還屬於奴隸制範疇,各個頭人和他們的子侄就是永寧宣撫司的中堅力量。這些人現在就算還沒有被一網打盡,那也是十者去其七、八了。沒有了這些人的協助,黃石估計奢崇明已經基本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能力。
從十二日開始,戰爭的發展就不斷的在證實那些俘虜的供詞。永寧軍在明軍的攻擊下潰不成軍,往往明軍剛開始開炮,就能看到大批的永寧軍士兵脫離軍官的控制,四散逃入山地和森林。前兩天還能發起頑強攻擊的永寧軍,在一夜之後甚至連防禦的能力都沒有了。
從十三日開始,制約明軍推進速度的不是永寧軍的抵抗,而是明軍自己的後勤。從普世所到前線的漫長補給線讓明軍不得不屢次停下來等待軍糧。黃石下令對永寧軍俘虜進行簡單鑑別,把其中的底層士兵編組成明軍的輜重隊,但這樣明軍也就不得不留下警戒部隊,以對他們加以監視。
根據黃石的命令,明軍禁止任何形式的屠俘行為。而且黃石不惜加重後勤負擔,也要讓俘虜們都吃飽飯,這道命令當然進一步拖慢了明軍的前進步伐。為了向前方運輸足夠的糧食,就連明軍的炮隊也常常要給運糧隊讓路。
從十四日開始,大量的永寧軍走出山林嚮明軍投降。他們已經在山野裡餓了幾天了,而這幾十裡的道路都為明軍所佔領,他們已是無路可去。黃石這三天來一直對俘虜們宣傳明軍的俘虜政策,還讓積極分子進山去找他們族人進行宣傳。躲起來的大批永寧軍士兵肚子餓,也沒有了頭人統領,再加上明軍的宣傳,不少人覺得餓死也是死,還不如出來投降碰碰運氣。
等明軍給他們吃飽飯以後,這些永寧軍士兵就自願地幫助明軍搬運糧草了。他們以往總是受到頭人的壓迫,從出生後就一直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