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忱果然被朱祁鈺畫的大餅打動了,很快就給朱祁鈺上了厚厚的摺子,把他的計劃報了上來。
加封三公和爵位,周忱暫時不敢想,皇上給他封賞的前提是他完成每年上千萬兩白銀的稅收。
這個不是一兩年能夠完成的。
眼下週忱需要做的是將永寧三年(1453)的稅收增加,併為景泰元年(1454)的稅收翻倍做準備。
周忱在奏摺中提到,困擾大明稅收太少的主要原因是大明寶鈔。
朝廷的俸祿本來就低,朝廷還經常用大明寶鈔代替俸祿,導致各級官員的工作熱情不高,收稅的積極性不大。
甚至各地官員於聯合士紳弄虛作假,將大量本該納稅的田產變成不用納稅的田產。
這就是士紳等把大量田產掛在藩王和郡王府名下的原因,因為藩王和郡王的田產是不用交稅的。
由於紙質較差,大明寶鈔難以耐久,且明代紙幣只發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舊鈔,發行數量又無限制。
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氾濫成災,發行當年就通貨膨脹,貶值極快,人民紛紛棄之。
周忱建議廢除大明寶鈔,統一貨幣,只使用銅錢和金銀兩作為大明的貨幣。
同時,周忱提議提高官員的俸祿,不求翻倍,只要漲個一兩成就行,官員俸祿翻倍的朝廷吃不消。
這也是為了更方便地徵收田賦和商稅,因為很多官員都是出自士紳大族,家庭田產很多,也經商。
對於商稅,周忱希望覺得應該區別徵收。
對於小攤小販,象徵性徵收一些就行了。
對於一般的商鋪和商行,按照原來的商稅定例徵收就行。
對於大的商行,應該提高徵收比例,但不宜太高,周忱建議三十取三,也就是十取一。
不過,周忱把茶和鹽忘了,朱祁鈺記得大明後期私鹽氾濫,鹽稅這塊也需要做改革。
朱祁鈺看過之後,把周忱叫來了。
這個事情暫時只有他們倆知道,商議也只能他們倆先商議。
“臣周忱參見皇上,皇上萬年!”
“免禮!”
“周尚書,你的奏摺朕已經看過了!”
朱祁鈺沒有往下說而是看著周忱。
“臣該死,不該亂言!”
周忱瞬間冷汗直冒,趕緊跪地求饒。
大明寶鈔是太祖定下的東西,他建議廢除大明寶鈔是對太祖不敬。
“起來吧,看把你嚇的。朕要說的是你周少傅的建議很好。”
朱祁鈺讓周忱起來,果然涉及到朱元璋的事,大臣們都很害怕。
“王誠給周尚書搬個凳子,準備茶水。”
因為需要跟周忱探討很久,朱祁鈺不忍周忱一直站著。
“謝陛下恩典!”
周忱一聽皇上讓他坐,趕緊說謝,過去大臣們到御書房彙報事情,可很少有坐的機會。
他能夠坐下御書房與皇上商議也算一種莫大的榮耀了。
“雖然朕也是靠太祖留下的祖訓登的基,當上的皇帝,但太祖借鑑宋朝交子和元朝元鈔發明的大明寶鈔確實可用性太差了。
朝廷只發卻不收,極大的打擊了天子百姓對大明寶鈔的信任。”
宋代出現紙幣以來,歷經金元,其發幣體系已經比較完善。
朱元璋上臺以後繼承前制,沒想到卻造成了紙幣大幅度的貶值,使明朝成了古代中國最後一個使用紙鈔的王朝。
明朝建立之初,寄厚望於鈔票,希望透過發行鈔票來增加國家的收入,所以就有了這大明寶鈔。
寶鈔表面有“大明寶鈔,天下同行”的字樣,上面還寫明瞭告發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