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從沒人看見美洲虎去捕捉那些專門為他預備的活食;從沒人見它王氣十足地縱橫於雄山大川,嘯傲於莽莽叢林;甚至不見它像模像樣地吼上幾嗓子。與此相反,人們經常看到它整天待在裝有空調的虎房裡,或打盹兒,或耷拉著腦袋,睡了吃、吃了睡,無精打采。
有人說它也許太孤獨了,若有個伴兒,或許會好些。於是,秘魯政府透過外交途徑,從哥倫比亞租來一隻母虎與它做伴,但結果還是老樣子。
有一天,一位動物學家到森林公園來參觀,見到美洲虎那副懶洋洋的樣兒,便對管理員說:“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環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不知道獵殺的動物。這麼大的一片虎園,即使不放進幾隻狼,至少也應放上兩隻豺狗,否則,美洲虎無論如何也提不起精神。";
管理員聽從了動物學家的意見,不久便從別的動物園引進了幾隻美洲豹。這一招果然奏效,自從美洲豹進虎園的那一天,這隻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
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頂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颶風般俯衝下山崗,或者在叢林的邊緣地帶警覺地巡視和遊蕩。老虎那種剛烈威猛、霸氣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喚醒。它又成了一隻真正的老虎,成了這片廣闊虎園中真正意義上的森林之王。
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就會養成惰性,甘於平庸,最終導致庸碌無為。
有了對手,才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你就只能被吞併、被替代、被淘汰。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其實,在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早就懂得了“鯰魚效應";,只不過他的說法不同,他說的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孫臏在臏骨被挖、雙腿殘疾的情況下,寫出了《孫子兵法》;司馬遷在受了“宮刑";的情況下,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張海迪在高位截癱的情況下自學成才,成為新時代的保爾。所以,危難的環境有時候可以變成一種動力,甚至是讓人們更加積極向上的動力。
大家都知道微積分,許多人都為它獨特的思維方法所驚歎。但當它剛出現時,有許多哲學家對於“極限";提出各種質疑和抨擊,從而,想把微積分乃至整個數學置於死地。
正是出於這種憂患,數學家們紛紛潛心研究這個課題,使微積分獲得迅速發展。試想,哲學家如果沒有提出任何疑問,數學家們在安樂中慢慢思索,微積分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因此,一個群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因相互依賴和潛移默化喪失活力、喪失生機;一個政體如果沒有對手,就會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和墮落。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志,安於現狀,逐步走向衰亡。
鯰魚效應(3)
打破平衡,製造緊張
動物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
一開始,在一口大鍋中燒上滾燙的熱水,然後將青蛙投入滾燙的熱水中,青蛙一下就從大鍋裡跳了出來。後來,換了一種做法,先把青蛙放入盛著涼水的大鍋裡,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感覺到了溫度在慢慢變化,卻因惰性和缺少立即往外跳的壓力,最後被熱水煮熟了。
有時,我們也會陶醉於現有的安逸中不能自拔,因為喜歡這種看起來四平八穩的“安全感";。如果我們不想成為煮熟的青蛙,惟一的辦法就是打破這種平衡感,製造緊張的氣氛。只有在緊張的氣氛中,才可以強化生命力。
在某個國家的足球聯賽中,有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