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之前就只有過一筆收入,是一筆幾百元的獎金。
書蟲
按照常理來說,這樣一個年齡的成年人,個人賬戶裡面有個幾百塊錢的進賬,這是根本就不需要浪費時間去關注的,可是當這個人是駱昱誠的時候,就變得有些顯眼了。
要知道駱昱誠的人生基本上是從高中畢業之後,在想要遠離父母,想要學習自己理想的專業這個願望被徹底掐滅了之後,他基本上就已經是一副行屍走肉了,不管是之前在校園裡,還是畢業之後有回到家中,始終都把自己的靈魂所在軀殼裡面,遮蔽了外界的一切。
這樣一個與外人不做交流,大學時候沒有做過兼職,畢業之後也不出去工作的人,忽然之間有了一筆幾百元的收入,這就的確會讓人感到無比好奇,想要一查究竟了。
經過確認,這筆收入的時間實際上是在駱昱誠讀大學期間,那個時候駱昱誠的精神狀態應該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所以對於家裡人是否對此之前,康戈也畫了一個問號。
果然在和駱昱偉夫婦聯絡過之後,康戈得知他們並不清楚駱昱誠有過這樣的一筆錢,他本人沒有對家裡任何人提起過,連哥嫂都不知道,那麼父母就更加不可能清楚了。
既然如此,那麼不能透過最省事的途徑瞭解到這筆錢的來源,就只能透過銀行來解決。
於是康戈和顏雪聯絡了該銀行的工作人員,在對實施情況進行了一個基本的溝通之後,對方非常配合也非常迅速的幫忙查到了那一筆錢的匯入來源。
“什麼?出版社?”顏雪聽康戈講到錢的來源調查結果時,有些驚訝,“駱昱誠給人供稿?”
“那倒不是,這件事我剛剛打電話向那個出版社詢問過,這件事因為已經過去了好幾年,接電話的那個工作人員當時都還沒有在這邊上班呢,也是幫我打聽了一大圈,最後才從他們單位的財務那邊查到了一個底子,因為財務那邊的記錄比較簡明扼要,所以只能確定駱昱誠得的是一筆獎金,具體什麼獎金這事兒還沒打聽出來,那邊說再幫我問一問。”康戈回答。
出版社方面的效率也挺高,過了不到兩個鐘頭就打回電話過來,說是透過一個已經退了休的老同事打聽出來了那筆獎金的來歷。
可以確定的是,駱昱誠並不是這家出版社的供稿人,而是出版社方面當年有一本新出版的書籍,是關於世界各地一些風土人情、地貌景觀的介紹,出版上市沒有半個多月的功夫,社裡面就收到了一封信,那封信正是駱昱誠寫過去的。
駱昱誠在信中指出了作者在書中所陳述的一個知識性錯誤,並且引經據典羅列出了許多用來證明自己觀點的援引資料,出版社方面在核對之後,發現的確是原作者闡述有誤。
於是那個錯誤具有一定的誤導作用,並且錯誤的性質還相對來說比較嚴重,那本書的作者又是業界炙手可熱的名人,那本書是當時出版社重點推廣的書籍,如果沒有及時被指出來,很有可能會造成一系列的影響,等到時候再爆出來,就不好收場了,因此出版社對駱昱誠的這封信非常感謝,並及時對錯誤進行了修正。
事後,出版社派人聯絡上了駱昱誠,表示要提供一點微薄酬勞表示感謝,駱昱誠最初表示拒絕,之後提出不要酬勞,贈送幾本書就好,出版社方面為了表示誠意,還是堅持索要了匯款資訊,給他匯了三百塊錢,額外又寄了幾本書給他,並歡迎他以後多提寶貴意見。
不過在那之後,駱昱誠就再也沒有給出版社寫過信,出版社當然也不會經常出現那種重大紕漏,所以類似的事情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這也是那位退休的老同事還能夠對這件事記憶猶新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個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原因也在於那個錯誤的知識點並不算是特別普及,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冷僻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