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能活了,她最後也正是死在錢上。明知是悲劇,無論怎樣強辯、怎樣矯飾,都還得一步步演下去,這裡哪有一絲“幸福”呢?這才是不折不扣的“頂悲劇”。
《日出》所寫的是民國時代,陳白露和翠喜的謀生之地已經稱不上是真正的青樓了,她們服務的物件也已不是士大夫,而是一個模糊的社會群體——“有錢人”。那麼,真正的青樓時代,妓女們就不悲劇麼?讓我們看一個最自由的時代——唐朝的事例。
唐朝有個叫關盼盼的徐州名妓,“善歌舞,雅多風致”,被尚書老張寵愛,買為家妓。白居易到徐州玩時,老張設宴款待,命盼盼陪侍。白大詩人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過了幾年,老張不幸牡丹花下死。盼盼很有情義,住在老張舊宅的燕子樓上,十多年獨居不嫁,還寫了《燕子樓》三首悼念老張,其中“獨眠人起合歡床”的那首人們較熟。這裡引錄第二首:
北邙松柏鎖愁煙, 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埋劍履歌塵散, 紅褪香消已十年。
白居易得知後,很激動,便和了三首詩表示“理解萬歲”。可不知哪根神經一動,他又寫了一首《感故張僕射諸伎》的混帳詩: txt小說上傳分享
昔時恩,今日意…青樓悲劇(2)
黃金不惜買蛾眉, 揀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盡, 一朝身死不相隨。
這首詩反動之極,說什麼主人不惜花大價錢把你買來,嘔心瀝血把你培養成歌舞明星,如今主人上西天了,你怎麼不跟著去呢?本書第一章曾經表揚過白居易最能理解妓女的哀愁,可就連這個白居易也有對妓女痛下如此毒手的時候!關盼盼得到這首詩後,哭得跟淚人似地說:“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從死之妾,玷清範耳。”意思是怕影響老張的名聲。盼盼又寫了一首《和白公詩》:
自守空樓斂恨眉, 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 訝道泉臺不去隨。
此詩委婉地指責白大詩人根本不理解小女子的一腔深意。為了表示自己不是苟活於世,盼盼絕食了十來天,活活把自己餓死。白居易這件事幹得真是缺德,再寫十首《琵琶行》恐也難贖。
關盼盼應該說是蠻幸運的一個妓女了。自身條件好,遇見一個心疼自己的好老公,還認識一個最善於關懷妓女命運的大詩人,然而卻連為老公守節都做不到,非死不可。這悲劇的發生,不就是因為她歷史不夠“清白”嗎?她獨居的方式和殉葬的方式,也都是刻意在“清白”二字上的,悲矣。
像關盼盼這樣,畢竟還與心愛的老公相守了幾年。再如前文講過的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等人,雖也個個是“悲劇之星”,但畢竟也算飽嘗愛情的甜蜜,可說是悲中有喜。然而大多數妓女別看整天調情做愛的,卻根本與“愛情”二字無緣。青樓中最普遍的悲劇便是性與愛的分離。
青樓再高階,出賣的也只能是性、是色、是藝,而不可能是愛。愛從本質上講是不可能進行交易的。然而在交易性、色、藝的過程中,妓女往往容易產生“愛”的感情,這種感情與青樓的營業目的是具有本質性的衝突,它使妓女在這場衝突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結局則大多是忍痛割愛或為愛獻身。總之,性與愛無法得到圓滿的統一。
宋朝有個叫王幼玉的妓女,與柳富相愛,二人焚香盟誓,私訂終身。分手後,王幼玉相思成病,一臥不起。臨終前剪下頭髮和指甲,留贈給她銘思入骨的柳郎。另一個叫劉蘇哥的妓女,因鴇母的束縛而不能與相愛的男人同去,痛不欲生,有一天郊遊時,面對大好春色,淚下如雨,活活哭死。又有一個叫陶師兒的妓女,也因同樣情形不能與心上人王生歡愛,便在一次遊西湖時,與王生抱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