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的都是從楷書入手,再是行書,而後草書。

楷書歷代名家名帖很多,忌都去臨摹和學習,那樣會變得蕪雜、混亂,當然精力也不夠用。費先生說必須“專攻一家”:“先習楷,重點臨一家,或一碑,或一帖,也須兼臨些他家,這樣既有某家(或某碑某帖)特色,也有其不同處。”

重點臨學一家,或一碑一帖,再兼及別家,並融會貫通。主體面貌讓人一看明白出自何家何碑何帖,細辨又有他家的筆意、風致。只臨習一家一碑一帖,沒有任何變化,則稱之為“書奴”,亦為大忌。楷書如此,行、草亦如此。

弘徵年長我十歲,已七十有餘。他詩文俱佳,精於治印,書法上篆、隸、楷、行、草皆能,但歷年來主攻漢簡、楚簡,再融入他體的營養,形成了獨特的面目。

與施傑雲同居一城,與他交往幾十年,他的書法廣受關注:楷書以歐陽詢為主,行書以“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為主,草書主學孫過庭的《書譜》,再兼顧各家之長。

成績斐然的書家,忌胸無點墨,忌孤陋寡聞,忌不懂詩文。當今不少書家一開筆作書,便是古賢人語錄,便是唐詩、宋詞、元曲中的名篇、名句,自己的“話”一句也不見,便讓人輕視。現當代書家中的魯迅、郭沫若、啟功、郁達夫、王一川……字寫得好,同時兼有作家、詩人、學者的身份,書寫的內容多出自己心,真正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兩美互映,讓人欽服不已。

治印的“三病”與“六忌”

我國印章歷史悠久,據可靠資料,遠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已盛行刻字技藝(如甲骨文)。《尚書》載:“湯以印與伊尹”,可知商代就已風行用印章了。周代的印章(稱為“周璽”),多以青銅為材質,上刻的文字為“籀書”。秦代由“籀書”演變為“篆書”,印文自然多為篆字。秦印一般分為“官印”、“私印”(私人姓名印)、半通印幾種。

漢代印章達到空前的燦爛輝煌,印文以白文(陰刻)居多,由“小篆”演變為“繆篆”。特別是“官印”,篆法平直方整近似隸書,渾厚古樸,外樸內巧。而漢“私印”種類繁多,從印文製作來看,有白文、朱文(陽刻)、朱白文相間、迴文印、圖案邊印、肖形印等;從形式上看,有一面印、兩面印、多面印、母子套印、巨印等;從字意來看,有姓名印、別號印、吉語印等。齊白石曾說:“刻印,其篆刻別具天趣勝人者,惟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之處,全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乎千古。”。xjqi。

中國的篆刻藝術,到了明清,才迅速發展起來。印學書籍紛紛出版,而且形成了許多卓有成就的印派,名家輩出,逞一時之盛。

吳昌碩,為近代罕見之詩、書、畫、印全精大師,堪稱四絕。他精善周代石鼓文,善以金石文字的筆法來寫字、作畫、治印。他的篆刻藝術氣魄雄偉、天真渾厚之處為以前名家所不及,被稱為近代印林大家。

齊白石,“他以木工刀法用於篆刻,形成了雄壯、爽快、肯定的風格。苦學秦漢,特別是對漢官印中的將軍印、急就章有突出的心得”(陳壽榮《怎樣刻印章》)。

刻印,又名治印,因自古治印多用篆字,故稱“篆刻”。古今說到好的刀法,有三個要素:一曰“準”,在用刀時看準筆畫的邊線,不可馬虎;二曰“狠”,下刀有氣魄,一氣呵成,凌厲兇狠。三曰“勻”,和書法一樣,要有起筆、收筆,行刀講究用力勻,一刀到底,收刀時要穩要慢,力避“失刀”。

治印“三病”為:見聞不博,學無淵源;偏旁點畫,湊合不純;經營位置,妄意疏密。

“六忌”為:一忌“光”,筆意刀法全無,只求整齊;二忌“滑”,不認真寫印稿,草率行刀;三忌“板”,生硬板滯;四忌“勻”,橫豎如一(方塊病),不求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