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7部分

一旦歸隱,自己就習慣喝茶曬太陽,真跟個耄耋老朽似的呢?

漢代尚無飲茶習慣,人們日常的飲料主要是白開水,是勳穿來此世雖已很久,仍然覺得——“口裡都要淡出鳥來”。於是遣人到處尋訪茶樹,因為雖說神農發現茶樹的傳說太也無稽,但理論上起碼漢人是已經知道有茶這種植物了,只是不以為飲,只以入藥而已。可是他一開始在思路上走進了誤區,光想著去揚州山谷間尋茶了,尤其伐滅東吳之後,更命留贊於錢塘、餘暨間留意——黃山毛峰所在尚僻,西湖龍井總能夠找得著吧?

然而卻一無所獲——野茶當然也找著一些,但質量實在太次,難以入口。是勳都快要失望了,誰想峰迴路轉,卻偶爾在華佗遺稿中翻到一句:“(茶樹)生益州川穀、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啊呦,我光琢磨東南了,怎麼忘記西南地區將來也多名茶產地了?

只可惜益州為劉備治下,難以深入,只得尋訪來往益州的商賈,高價採買茶葉,終於得著了幾十斤。嘗試翻炒之後沖泡,估計是儲藏不得法,略有黴味……沒關係,再著些幹茉莉花,咱們從此喝花茶吧。

也不知道是否與年齡有關,是勳以茶讓關靖,說久飲此物可消食、袪痰、止渴、利尿,大有益身心,關士起很快也上了癮,但小年輕周不疑卻徹底接受不了:“雖香而甚苦也。”他沒有見識過好茶葉(是勳也沒處掏摸去),懷疑香味只是因茉莉花而來,那我直接聞花香好了,幹嘛要受這種罪?

藥嘛,等有病了再喝,哪有天天當水喝的道理?

所以是勳於庭中飲茶,周不疑在旁侍坐,卻只是喝白開水罷了。他問是勳,您如此在宦途中輾轉,究竟為的什麼?是勳隨手一指:“為彼等耳。”周不疑順著是勳所指的方向一瞧,這不是府中奴婢嗎?若言為家人,為子女,尚有可說,為了奴婢——“弟子愚魯,請先生解惑。”(未完待續。。)

第十一章、社會進步

人類社會總是螺旋狀向前發展的,進兩步、退一步是常事,此乃是勳曾經教授過周不疑的重要理念。以古鑑今,因往見來,某些事情你以為一成不變,其實與古禮、古法已有差異;某些事情你以為今不如古,要看到此乃大進步的先兆;某些事情你以為今人勝古,也要警惕不使倒退、反覆。

即以眼前這些奴婢而論。

後世某些學者不承認自秦漢以後,中國便進入了封建社會,認為近代以前中國一直未能擺脫奴隸制的枷鎖,起碼屬於半封建半奴隸社會。理由也很簡單,即一直到清代,社會上依然存在著數量龐大的官私奴婢,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是勳本人是反對這一論斷的,理由有二。其一,研究一個社會的基本形態,就必須拋開日常生活不談,而只考慮生產模式,究其大要,忽略特例,而自秦漢以降,中國社會長時期以農為本,除個別特殊時期,或者特殊地區外,勞動者當中自耕農和半自耕農的數量佔有絕對優勢,必然不屬於奴隸制。

第二點更為重要,即切不可將奴婢與奴隸等同看待也。

何者為奴隸?指徹底喪失人生自由,受他人任意驅使,為奴隸主無償勞動,不可能積蓄任何私人財富,甚至連生死都掌握在奴隸主手中的人。

是勳即以此為開端,來詳細解答周不疑的問題:“吾嘗以胡人為子,元直知否?”

周不疑點點頭,說您收過鮮卑拓拔部的少主為養子。起名是魏。這事兒我確實知道。

是勳便道:“是故。吾於胡中事稔熟也。胡中所俘虜者、舉債難償者,皆沒為奴,驅使勞役,動輒鞭笞,且其主可擅殺奴而無罪也。是以奴為物也,而非人也,自毀吾財,可譏為奢。而不可斥為暴矣——其俗如此。”

周不疑聞言,略有些不快地皺了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