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8部分

大唐將這些內遷的突厥人都安置在嶽州以南、潭州以北的區域內,事實上也就是後世的洞庭湖東岸,後世這裡算是中國有名的魚米之鄉,但是在大唐這個年代,這裡卻是水患嚴重,洞庭湖更是有個古稱為雲夢澤,也就是說洞庭湖附近其實就是一片巨大的沼澤,雖然大唐這個時期受氣候的影響,洞庭湖的沼澤面積有所減少,但周圍的環境依然十分惡劣。

不過洞庭湖雖然環境差了點,但也並非無法改變,事實上只要將這裡的水患治理好,憑藉著這裡肥沃的土地,用不了多久,這裡就會像後世一樣成為魚米之鄉,只是想要治理這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前大唐沒有這個能力,現在卻有現成的勞力送上門來,自然是不用白不用。

十萬突厥人被遷移到嶽州以南地區,這個嶽州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岳陽,也就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裡的那個岳陽,相比後世,大唐這個時期的岳陽真可謂是地廣人稀,大片大片的土地無人耕種,主要就是因為洞庭湖的水患。

而在突厥人遷到岳陽以南的地區時,早就有專門的官員負責接管這些突厥人,將他們集中管理,並且組織突厥人中的青壯開墾土地、興修水利等等,雖然這些突厥人不懂這些技術活,不過也沒關係,反正有大唐派來的官吏,這些突厥人只需要聽命行事就可以了。

這麼多的突厥人聚集在一起,管理肯定是個大問題,另外還有最重要的吃和住的問題,住的問題很好解決,反正這些突厥人以前都是住帳篷,大唐短時間內不會再打仗了,軍中的帳篷倒是可以調一批讓他們居住,至於吃的問題則麻煩一些,不過現在紅薯已經推廣到南方,使得糧食產量大增,所以暫時養活這十萬突厥人倒也沒有太大的難度。

不過最大的麻煩卻是來源於突厥人本身,他們本以為內遷到大唐之後,就可以過上大唐普通百姓的生活,就算是要種地,他們也以為像是在北方一樣,只需要將荒地開墾出來就可以了。

只是讓這些突厥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大唐分給他們的土地竟然有許多都是一片片的水淹地,想要耕種的話,就必須治理水利,剛開始時,遷移來的突厥人比較少,周圍又有唐軍駐紮,對他們的管理很嚴,這讓他們也不敢反抗,只能乖乖的聽從大唐官員的指揮去治理水利。

不過隨著內遷的突厥人越來越多,直到現在有十萬之眾,這些突厥人的膽子也慢慢的大了起來,只是他們沒有武器,也沒有馬匹,哪怕是十萬人聚在一起也鬧不起大亂子,但他們卻是聯合起來,不肯聽從大唐官員的指揮,頗有點後世罷工的味道,而大唐的官員也怕真惹怒這些突厥人引起大亂子,所以也不敢逼得太緊,結果雙方就這麼僵持了下來。

所有大唐的官員之中,最適合管理這些突厥人恐怕也只有趙德言了,畢竟他以前本就是幫著頡利處理突厥內部的政務,現在管理區區十萬突厥人自然不在話下,而且趙德言本身也想早點去南方,所以才親自向李世民懇求,最後李世民也終於同意放他去南方。

對於趙德言要提前去南方這件事,李休也表示贊同,只不過他想也有些擔心趙德言會因為私仇對那些突厥人實施嚴刑峻法,因此明裡暗裡也提醒了他幾句,對此趙德言也表示自己有分寸,絕對不會誤了正事。

貞觀五年就這麼過去了,因為滅掉突厥的事,這一年來大唐上下都處於一種狂喜之中,國內的休養生息也顯露出極佳的效果,特別是紅薯和玉米的推廣,糧食的問題幾乎已經解決,河北一帶遇到的旱災竟然沒有餓死一個人,這也全賴紅薯和玉米的功勞。

春節過後,貞觀六年也隨之到來,趙德言率先向李休告辭,然後帶著一批官吏去南方上任,李世民封他為江南道屯田大總管,總理內遷突厥人的屯田事宜,大總管是個武職,換句話說,大唐對內遷的突厥人也以軍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