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牛的技術,表演鬥牛的時候,他是從形式上來表演的。他知道自己作為頭號高手的使命所在,他需要承擔遠不止是個人技術的展
示,更有一些更具普遍性和儀式性的東西。
里根請瑪諾羅教他鬥牛的技術,瑪諾羅猶豫著答應了。里根很快便學會了,但卻沒能學到那種精神境界。里根的鬥牛是他個人炫耀的一種延伸,他不願把時間花在鬥牛士學徒那些緩慢、按部就班的課程上,他想一步到位,直接跳進鬥牛場中。但是,在他第一次演出時,他就險些被牛頂傷,幸好瑪諾羅救了他,併為此遭
到牛的致命一擊。
隨後發生的事是可以預見到的那種變形:里根回到鬥牛場,贏得了比賽,變成了一個憂傷但卻更加智慧的人。但是這種變形並非只發生在可預見的情節劇層面上;它也發生在一個更難解釋的層面上:里根神秘地獲得了那種精神境界。不僅是成熟、技術或者智慧,還有瑪諾羅所擁有的那種原型的精神境界。他繼承了瑪諾羅的品質:他祈禱能獲得瑪諾羅的力量,當他成功地完成最後一擊時,他告訴人群,引領著紅斗篷的是瑪諾羅的手,而不是他自
己的。他變成了瑪諾羅的替代者,而瑪諾羅又是人群的替代者。
關於里根的變形,令人驚奇的地方在於他實現變形的方式與他引發自己墮落的方式是一樣的:都是透過某種展示、炫耀。因為他想要出風頭,因為他錯將技術當作了鬥牛的精髓,因為他試圖將自己誇大成一個鬥牛士,而導致了瑪諾羅的死。但是,也是透過展示和炫耀,他獲得了屬於他的精神境界。帶著一顆自殺的心(之前有兩位權威人士警告他,他現在去鬥牛等於是自殺),他重新回到鬥牛場,他想用死亡或勝利來掩蓋自己的恥辱。但這一次,伯蒂徹令里根的展示和炫耀有了它的道理。它成為一種原型的展示和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巴德伯蒂徹:電影批評研究(4)
炫耀:這一次他被允許出風頭,因為他代表的不僅是他自己,而是 獲得新生的瑪諾羅。展示和炫耀對個人來說是一個錯誤,但對原 型來說卻是優點;伯蒂徹並不想在這裡解決這種矛盾。
伯蒂徹的兩難處境似乎是這樣的:(1)從心理學和個人成就的傳統視角出發,他將鬥牛士看作是一個人。(2)他將鬥牛看作一種儀式,一種神秘的原始行為。(3)但他並沒有一種便捷的敘事技巧,能將鬥牛士放到鬥牛場中,能將個人變形為原型。所以,里根最後一次走進鬥牛場時,他性格上左右不定的搖擺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因為它可能也正在伯蒂徹的腦海中左右搖擺。但是等到里根放棄了自己的安全和驕傲,神秘地將自己託付給瑪諾羅的精神,跨出死亡的一步之後,他就不再是那個過去的查克?里根了,他變形成了一種持久的型別,一個正在進行某種永恆的儀式的鬥牛士。所以影片以一個鬥牛士的偶像———墨西哥廣場上的雕
像———的畫面作為結束。
他下一部關於鬥牛的電影,《雄壯鬥牛士》,並沒有去面對《鬥牛士與美人》中的潛在矛盾:個人和偶像在同一個人身上充滿悖論的結合。《雄壯鬥牛士》的核心是一個人,心理的鬥爭,一名鬥牛士內心的恐懼———他不願兒子步自己後塵。影片重心在於鬥牛士作為人的這一面,似乎並未捕捉到伯蒂徹就鬥牛場所感受到的那種魔力。不過,伯蒂徹的兩難處境在他最近的一部作品,堪稱傑作的《阿魯扎》中又再次變得明顯起來。《阿魯扎》是電影史上一部獨特的電影;這是一部有關伯蒂徹的鬥牛士朋友卡洛斯?阿魯扎(CarlosArruza)的紀錄片,一共拍了十年,從1956年直至阿魯扎1966年去世。影片不僅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