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7部分

如旁邊那件黃釉絞胎三足盤、長方形絞胎小枕,宋代絞胎小罐,綠釉絞胎枕等。都是這一型別。

主體絞胎型——這種絞胎器的紋理同通體絞胎器一樣,應用於器物的主體部分。如碗、缽、盆的大面積腹部,而口沿或圈足則是用單一色的灰白胎相接在絞胎主體上的。

這種工藝,應該是博&山大街窯出品,這個筆記本上,對這些有著詳細的記載,上面清楚的記錄著。博&山大街窯出土的所有絞胎器採用了這種鑲接工藝。

區域性絞胎型——這種絞胎器採用的是鑲嵌工藝,即把絞胎部分揉成花朵、團花、菱形等規矩圖案的泥條,然後把泥條切成若干單元片,鑲嵌在所煉製的瓷器表面上,形成區域性絞胎圖案的瓷器。

魔都博物館的“杜家花枕”和圓角長方形花枕、旅順文物店的絞胎團花枕、寧&波出土絞胎團花青瓷枕、河&南博物館的“鹹平元年”絞胎團花舍利匣等。都是這類絞胎瓷器。

絞胎工藝有兩種製作方法,一是整器拉坯成型,這種方法因胎泥花紋難以控制,所以很少見。

唐懿德太子墓中出土的一件絞胎騎馬俑,人馬全是絞胎,還有這件臥羊是稀有而珍貴的品種。

二是將攪胎泥切成薄片,貼在已成型的器物外面,或做成雲朵、花卉狀貼在器物的一定部位。

器物內外壁絞胎由表及裡,內外相連,因此,內外壁呈現的絞胎紋樣相同。

其工藝是把加工過的坯泥經過多次重疊兼合成坯再縱向切片,再拼接,然後手工擠壓成型,絕非輪制拉坯成型。

如絞胎枕的製作,它是將絞胎泥切成薄片在坯胎表面敷貼、黏合一層絞花泥片,坯胎內層則為素胎。

絞花則佔器物胎體厚度的1/3。

多次重疊糅合成坯再縱各切下已形成任意蟠屈、恍若行雲流水又紋理清晰的瓷泥切片,用以製成不同器形的絞胎瓷器坯體,先入窯素燒,燒出正品後再施一層透明釉後,入窯焙燒至800℃~1100℃左右而成,這種燒製工藝與《中國陶瓷史》所推斷的結論相吻合。

在唐代儘管製作絞胎器的瓷泥釉料豐富成本較低,但由於製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工藝較為複雜,費工、費時,所以絞胎、絞釉瓷器產量很少,保留下來的更少。

所以現在每一件完整器型的唐代絞胎瓷器,都價值不菲,近幾年來,各大拍賣會上常有絞胎的枕、碗、盤等器物出現,其價格幾十萬元、上百萬元。

因此,絞胎器贗品也越來越多。

“我次奧,這麼多絞胎瓷居然很多都是假的?”看到這裡,韓孔雀也有點傻眼。

他剛才只顧得震驚了,完全忘了絞胎瓷在唐代也算是稀罕物,怎麼可能有幾十萬件被一個外國商人購買到。

現在看了這個筆記,韓孔雀才發現,這夥沉船海盜是真的厲害,他們裡面既有考古學家,也有工藝大師,這裡面的瓷器,很多都是用碎瓷拼湊修復起來的。

當時他們發現這艘沉船之後,沉船儲存的很完整,但裡面的瓷器,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壞。

也就是在修復這批瓷器的時候,他們發現了絞胎瓷的製作工藝。

韓孔雀找到一隻密封的黃金梳妝盒,這裡面就藏著全套的絞胎瓷製作工藝,是當時那個阿拉伯商人,透過賄賂大唐官員,購買到的技術資料。

只不過他比較倒黴,還沒有把這些資料帶回家鄉,他的船就沉沒了。

雖然這裡的瓷器不全是真品,但韓孔雀卻是更加感興趣了。

什麼時候都是物以稀為貴,東西少了,並不意味著這批寶藏的價值就降低了,更何況這裡還有絞胎瓷的製造工藝。

看著擺放在一起的絞胎碗,真的是難辨真假,真品與仿品,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