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蛇肉反感的同學我提前道個歉)
在三味魚坊的日子很開心。
這是方博發自內心的感受。
雖然也少不了會帶有服務行業和社會底層的俗氣,但拋開這些不談,生活還是很充實的,而且也足夠精彩。除了中國人對美食孜孜以求的本性外,自身的經濟需求也是他踏實工作的動力,基於這兩點原因,他在後廚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工作態度近乎驚人的一致——認真,且勤懇。
對於這樣一個人,這麼一種踏踏實實的生活態度,孫強不知道暗搓搓的搖頭了多少次。
有些可惜啊……
雖然中國人對美食的追求從未曾停止過,但說起來,眼下還真算不上是華夏烹飪的黃金年代。
快步調的社會節奏,金錢和物質刺激下的掠奪式經營,享受美食卻淡漠傳承的現狀,部分保守刻薄的師傅,不再耐心的學徒……
以及的確不適合現代廚房的低效率“功夫菜”,還有和健康飲食理念不符的烹飪方式。
無論是被迫退出歷史舞臺,仰或被人們主動放棄,相較於中華廚藝曾經的美好時光,現今烹飪一途上的求道者們,遇上的是一個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的時節。
只不過,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卻還要依賴像方博這樣的“他們”。
方博完全不知道,在孫強的腦補中,如果把自己扔到遠如民*國,近的就在七八十年代,一定會成為烹飪大師們爭相搶奪的徒弟人選。
絕佳的天賦,勤奮到讓人無可指責的學習態度,這種好貨不搶來傳承衣缽,那不是瞎了眼麼?
有些人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情,然後收穫成功為獎勵。
或許這種人自己尚未意識到這一點,但旁觀者裡面,卻不乏清醒的人。
又是一天午休值班時間,方博拾掇好了豬蹄膀,又顛顛兒的去抓了一箕幹辣椒剪段。
篩掉辣椒籽,給整條荷臺線都補足了幹椒段後,他實在無事可做,想了想,乾脆溜進廚房裡面,瞅瞅四下裡無人,偷偷顛起了灶臺上的炒鍋。
炒鍋是厚鐵大鍋,還有個傳統的稱謂,叫做“大勺鐵”,口徑半米有餘,底厚接近一分,鍋邊最薄處也有如硬幣,只不過順應潮流,把木柄改成了雙鐵耳——當然現代中餐後廚裡,也少有真正的木柄大勺鐵。而在川渝菜系籠罩範圍之內的鄂西南宜昌,不用四川扁鍋,卻偏偏選擇了雙耳大勺鐵,顯然在某種程度上,總廚趙國濤並未完全向商業化妥協。
模仿著師傅們炒菜顛勺的架勢,方博運了一下手腕。
然後嘛……
他對炒鍋師傅們的臂力,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了。
真真是麒麟臂啊。
方博腦洞大開的時候,卻沒發現另一個乾癟瘦小的影子也溜了進來,在旁偷窺了好半晌後,終於忍不住嗤聲一笑:“您兒連走路都沒學會,就想起要跑噠?心不小啊。”
嚇了一條的方博回神,隨即認出來人。
這地道的宜昌方言,這一口冷嘲熱諷的腔調,不是文老頭還有誰?
可他盯著自己是幾個意思?
混了這麼長時間,對於酒店後廚裡的人事,方博大致上也摸了個**不離十——上面兩位大神趙國濤和楊昌民暫且不提,頭灶的眼鏡兒嗜賭成性,二灶高師傅最愛喝兩口小酒,三灶孫強那貨就是個人形自走炮,當然,於烹飪上的見識也異常廣博……一直到下面洗碗的嬸子,誰是什麼樣的性情,多多少少都算清楚。
至於文老頭……
氣場陰沉,見人從不帶笑臉,對學徒們那不叫嚴格那叫苛刻,連女同志們都別想在他這兒討著好。
總之,就是個再典型不過的孤僻古怪老頭兒,帶有一定的反派特質。
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