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
李紅梅跟劉豔她們幾個已經算了有一會兒。
王有來也閒不住,一直在旁邊報賬。
幾個人忙活到晚上將近12點鐘,才把當天的賬全部都理清楚,剩下的就是統計最後的營業額。
一直到李紅梅把最後一筆賬加進去,李文秀才嚯地站起來。
“紅梅姐,多少了?”
李文秀其實並不是很擔心。
畢竟已經有了前幾次的經驗。
之前在松平,一中跟二中的店裡開業當天,營業都突破了萬元大關。
海州這邊雖然沒鬧出太大的動靜,但是想來也不會太差,畢竟白天的客流量擺在那裡。
在98年,要說大把花錢的人不會太多,但是1元商店這種銷售模式,在剛出來的那會兒其實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在國內,小市民的那種貪小便宜的心態其實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太明顯的變化,價格低往往會吸引相當多的一批人掏腰包。
“去掉零頭,總共是21000塊錢。”
雖然心裡有底氣,但是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李文秀還是鬆了口氣。
2萬出頭,著實不低了。
雖然沒有出現一個令人大吃一驚的數字,不過在這個時候,開業當天能夠突破2萬塊錢,的確還算過得去。
這其實也是李文秀的一次嘗試。
畢竟袖珍格子鋪不可能一直沿著1元店這種模式發展下去。
小商品雖然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但是畢竟很難做成那種潛力巨大的品牌。
而且一直把客戶群體定位在學生身上,這種市場策略也多半是很難持久的。
所以在海州這邊的直營裡,李文秀已經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一樓的四間店面,其中的兩間仍然是按照之前格子鋪的經營方式,採用統一價格銷售小商品,不過價格已經提到了1塊錢。
剩下的兩間,李文秀極為大膽地嘗試了24小時便利店的經營模式。
作為一種本世紀前期就起源於美國,但是在日本成熟和發展起來的零售模式。
24小時便利店在1998年並不算一個新事物。
但是在國內,1998年便利店的發展卻是一個黃金時期。
在改革開放之前,由於國內經濟的計劃性和封閉性,24小時便利店雖然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但是在國內仍然是一片空白。
一直到前兩年才開始出現這種模式,可以說在98年仍然是處於起步的初期。
甚至連起步都算不上,畢竟不管是從經營管理模式,還是從發展的思想上,都跟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便利店品牌有著天壤之別。
李文秀之所以敢賣出這一步,完全是因為他具備了超越這個時代20多年的眼光決定的。
毫無疑問。
隨著十年後線上零售業務的高速發展,傳統的零售業務,尤其是即將大為興盛的大型超市業務很快就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反而是24小時便利店這種零售模式,因為其便利性和時間上的全天候服務意識。
在網際網路銷售大行其道的年代,不僅僅沒有萎縮,反而越發的繁榮起來。
既然有了這樣的判斷,李文秀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發展機會。
不過對於這樣的嘗試,王有來跟楊彪他們卻並不是全都理解的。
“小老闆,咱們這麼做不會虧本吧?哪有商店大晚上還營業的,而且咱們也忙不過來啊,晚上還要上班,不睡覺啦?”
抿著嘴。
劉豔抱著手裡的賬本,臉上可不怎麼樂意。
來市裡上班,那自然是極好的,但是一想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