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臺軍就迅速退卻了。
不管怎麼說,臺軍的行動,確實起到了牽制作用。
在美軍進攻的頭兩天,東南軍一直將重點放在雨花臺區。不得不說,在戰術安排上,東南軍犯了一個較為明顯的錯誤,即過分高估了美臺聯軍的整體性,認為美軍會利用臺軍在雨花臺區取得的突破,以攻佔雨花臺區為主。
萬幸的是,隨著美軍攻入秦淮區,東南軍迅速調整了部署。
九月二十四日,美軍攻到了南京南站附近,爭奪秦淮區的戰鬥進入白熱化狀態。
當天,雙方主要爭奪雙橋門立交橋。
雖然南京的火車站早就停運,而且長江南岸的鐵路系統也處於癱瘓狀態,但是南京南站是東南軍在南京主城區南面的防禦中心,更是兵力集結點,還是物資囤積中心。所以攻佔南京南站,等於佔領了南京市區的南部地區。
因為美軍是從東向西進攻,所以要想佔領南京南站,就得打下雙橋門立交橋。
這場戰鬥,也是交戰雙方在江寧區之後第一場惡戰。
對於東南軍來說,這也是生死攸關的一場戰鬥。如果沒能守住南京南站,就肯定守不住南面的主城區,只能退守北面的白下區與玄武區。更重要的是,隨著美軍攻入秦淮區,臺軍在雨花臺區的進攻也開始有所起色。只要南京南站失守,臺軍就會繼續向西挺進,攻打建鄴區,配合美軍對北面主城區進行大包圍。要是讓臺軍在建鄴區得手,就算東南軍退到北面的玄武區、鼓樓區、下關區與棲霞區,也會因為被美臺聯軍三面包圍,缺乏轉圜餘地,不得不退守江北。
總而言之,東南軍肯定不會在這裡讓步。
正是如此,這場戰鬥從二十四日上午一直持續到二十七日傍晚,交戰雙方陸續投入了數萬官兵,反覆爭奪了數十次。
直到東南軍傷亡過於巨大,不得不放棄,這場血戰才宣告結束。
當然,美軍在這座立交橋上的傷亡也不小。
在持續三天半的激戰中,美軍至少出動了二十六個營。根據美軍的戰鬥報告,僅陣亡官兵就多達三千二百人,傷員更是超過一萬人。如果不是東南軍的傷亡更加巨大,恐怕美軍也堅持不到幾天了。
因為過於慘重的傷亡,所以美軍在打到南京南站之後,並沒繼續推進。
與江寧區的戰鬥一樣,秦淮區的戰鬥也打得非常慘烈。
雖然東南軍在放棄了雙橋門立交橋之後,並沒有在南京南站死守,主要是火車站的地形較為平坦,就算有不少的建築物,因為沒有辦法控制制高點,東南軍也無法在這裡與美軍鏖戰,但是在其他城區,東南軍仍然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對美軍進行層層阻擊,使得美軍不敢全速推進。
直到九月三十日,美軍才完全佔領了秦淮區,並且進入了白下區。
到這個時候,南京城區內的戰鬥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天。
雖然美臺聯軍已經在攻打南京的戰鬥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佔領了江寧區、秦淮區與雨花臺區,並且深入到了白下區與建鄴區,但是美臺聯軍的進攻速度並不理想,而且要想佔領剩下的城區,肯定還得花上很長的時間。
對帕特里奇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好訊息。
要知道,按照美臺聯軍的進攻速度,最快也只能在十月底攻佔長江南岸的南京城區,說不定還要拖到十一月份。到時候,美軍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調整兵力部署,將集中在南方戰場上的主力部隊派往北方戰場。就算在十月底開始調整,也要到十一月中旬,才能在北方戰場上發起進攻。
這個時候,北方已經是冬天了。
等到美日聯軍攻入北京,恐怕已經是深冬了。
毫無疑問,北方寒冷的氣候,肯定會對美日聯軍產生影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