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就是伊尹。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當然不是我虛構的。
實際上,伊摯生於伊水邊,今山東省莘縣人,自幼聰慧,勤學上進,成年後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為主,地位雖然卑賤但並非奴隸出身。伊摯雖然地位低下,但心憂天下,他發現有莘氏君主有賢德,就自願淪為奴隸,成了有莘氏國君的貼身廚師,這個有莘氏也挺識人,注意到伊摯是個很會做飯的人,就將他提拔為管理膳食之官,後來又發現伊摯還很有學問,就任命他為女兒的師僕,相當於老師。伊摯本意是接近有莘氏君主勸他起兵滅夏,因為當時的夏王桀荒淫無道,百姓苦難,但經過長期觀察,伊摯發現有莘氏也姓姒,即夏禹之後,既然有血緣關係,那麼肯定會有顧忌,而且有莘氏是個小國,憑此實力,也很難與夏抗衡。伊摯很失落,但沒失去信心,他要尋找更合適的人選。
此時,湯的人氣逐漸升溫,他的名字很快就傳到了關心時事的伊摯的耳朵裡,伊摯覺得,湯才是自己理想的君主,便決定投湯,卻沒有機會。但是,機會最終還是來了,商與有莘氏要聯姻,湯要娶有莘氏之女為妃。
在當時,有一種婚俗,娶妻的男人有個特權,即在岳父母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將未婚妻家中無夫或待嫁的姐妹們,也一起娶回去,陪嫁的女子叫做“滕”,而女子也有特權,選擇自己喜歡的奴僕一起過去,陪嫁的奴僕叫做“滕臣”。伊摯聽說要聯姻,於是自告奮勇地要做陪嫁滕臣,並且最終如願。
湯迎到了新娘,很高興,但同時看到一個陪嫁奴隸揹著口大鍋,與眾不同,氣質非凡。湯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看到夏桀殘暴,夏王朝已是千瘡百孔,風雨飄搖,就有一種代夏的打算,但是苦於缺少人才,當他看到這個奴隸時,頓生好感,於是特意對其進行了留意,得知他是個廚子後,就命其負責自己的飲食,這個奴隸當然就是伊摯了。
鼎烹說湯的故事已經在湯的傳裡講過了,這裡就不多說了。之後,伊摯被湯任命為“小臣”,後為右相(保衡),並被尊稱為“阿衡”,(《史記》說阿衡是伊尹的另一個名字)。
伊摯與湯謀劃要試探桀,湯按計將伊摯推薦給桀。伊摯以堯舜的仁政來勸桀用心治理天下,桀不聽。相傳伊摯曾經與有施氏之女妺喜相交,據說還有感情,後有施氏帶頭不納貢被夏打了一頓,有施氏君主無奈,將美麗的女兒妺喜送給了桀。伊摯利用這個關係收集了不少關於桀和夏王朝內部的許多重要情報,然後返商。個人認為,伊尹和妺喜相交,這故事——玄。
伊摯返商後將所見所聞告之於湯,之後的事情在湯的章節也講過了,這裡就不再重提了,接下來說說商湯滅夏後伊摯的事蹟。
滅夏後,湯想把夏的後人遷走,被伊摯和仲虺阻攔,最後湯准許他們繼續留在原地,並寫了篇文章叫做《夏社》。之後伊摯負責通報四方,引來三千諸侯來亳開會,大會推舉湯做天子,湯讓了三次而登位。
湯建國後,封左相仲虺為“令”,封右相伊摯為“尹”,春秋時的楚國曾設定令尹一職,掌管軍政大權,即由此來。從此伊摯便被稱作伊尹。
很不幸,仲虺不久就死了,沒留下太多的事蹟,而伊尹身體倍棒,朝政自然就落到了他一人身上。伊尹時常對湯說“正天下”,就是告訴湯要以身作則,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湯聽後立馬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湯誥》,意思是當初大禹、皋陶都是在外奔勞,有功於民,百姓才會安定,后稷(周朝之祖)發展農業,造福百姓,才受到了人民的尊重。這三個人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他們學習。寫完之後,還補充一句,你們也要如此如此,否則別怪我不客氣。於是將此文發給各地諸侯。伊尹看後,也寫了篇文章,叫做《鹹有一德》。一個叫咎單的人也寫了篇文章,叫做《明居》。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