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祖父當時是壽險推銷員,每天起早貪黑的努力工作,才能勉強度日。外祖母的境遇還稍好些,她是銀行職員,每天清晨要趕6點半的班車到市中心去上班。

奧巴馬每天步行上學,外祖父下班後就在家等他放學。傍晚時分,兩人一起開車去市中心接外祖母下班。全家人晚上邊看電視邊用晚餐,其樂融融。

有個當時也在畔拿荷學校就讀的學生告訴《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薩伯格和巴克:“畔拿荷學校確實名副其實,教學質量一流。但在這裡也許會讓人倍感孤獨……黑人學生難免會覺得孤立無援,這一點毋庸置疑。”

父親的歸來

幾個月後,外祖父母的家裡,一份電報不期而至,是母親要來夏威夷過聖誕,而且父親也要來探望他。

奧巴馬對父親的記憶一片空白。只是從家中的些許往事,以及母親偶爾的提及,才對父親略知一二。母親來度假時,才告訴奧巴馬已經給父親去信,把兒子的近況一五一十的予以轉告。母親還說,父親又結婚了,因此現在奧巴馬在肯亞共有六個兄弟姐妹。另外,父親因車禍住院,會在夏威夷接受康復治療。父親的這些情況又被奧巴馬添枝加葉講給同學們聽。

父親來的那天,老師給奧巴馬放了假,允許他早點回家。當他回到外祖父的公寓時,第一眼看到的是個膚色黝黑的瘦高個男子,他拄著柺杖,走路還有點跛。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上,奧巴馬是主要發言人之一。他的黨內名聲就是這一炮打響的,光芒簡直蓋過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John Kerry)。他在演講中引用了上述的《獨立宣言》的開篇。

“嗨,巴利,”他的父親喊著他的小名,“好久沒見你了,見到你真是太好了。”可父親只住了一個月就走了。這段時間裡,他們一起聽非洲音樂,父親還教他跳舞。他們在一起歡度聖誕,互贈禮物,還拍了照片,這是奧巴馬有生以來和父親唯一的一張合影。他倆一起讀書,還一同去聽了爵士音樂會。父親到奧巴馬的學校去和同學們聊天,給他們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有野生動物的奇聞趣事,還有部族部落的奇風異俗,再有就是肯亞人為爭取獨立而浴血奮戰,這些都給同學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這之後父親就再一次選擇了離開。這是奧巴馬最後一次見到父親,這一個月的短暫相聚也珍藏著他對父親的所有回憶。在這之後的幾年間,奧巴馬一直都在為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誰的問題而苦苦掙扎,他想要理解對他產生過諸多影響的各種文化,這其中有的來自肯亞、美國堪薩斯、印度尼西亞,還有的來自夏威夷等等,不一而足。後來,他又在加利福尼亞、紐約和馬薩諸塞等地接受大學教育。從這時起,年輕的奧巴馬開始自稱為非裔美國人,來自芝加哥的非裔美國人。在芝加哥,他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第四章 跌宕的青年時代(1)

奧巴馬終於適應了和外祖父母在一起的生活,可是很快,生活的節奏就被打破了。母親和繼父最終還是分道揚鑣,帶著還在襁褓中的女兒回到夏威夷。她在離奧巴馬的學校僅一個街區之隔的地方租了個小公寓,並開始攻讀人類學碩士學位。

整整三年,全家人省吃儉用,節衣縮食,靠母親微薄的助學金度日。奧巴馬和同學們生活水準的強烈反差令他至今難以忘懷。他在《我父親的夢想》中寫道:

有時,當我放學後把朋友帶回家來玩,母親無意中聽到他們嘀咕冰箱裡沒有吃的,或者屋裡不那麼井井有條。然後母親就會把我拽到一旁,說她是個重拾書本的單身母親,還有兩個孩子要養活,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