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以前,陶行知訪歐歸國的途中,就在埃及金字塔下聽人唱過《義勇軍進行曲》。而在抗戰勝利後,梁思成前往美國講學,在美國街頭也聽到人唱這首歌,他以為是中國人,回頭一看卻是個十多歲的美國少年。
這不,當保羅羅伯遜登臺演唱《義勇軍進行曲》,頓時把今天的演出推至最**。
演唱結束後,保羅羅伯遜沒有直接離開舞臺,而是說:“接下來是今晚的最後一首歌,是周赫煊先生填詞作曲的英文新歌。由周先生、路易斯和我聯合表演,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哦哦哦哦哦哦!”
全場尖叫喝彩,對三人的表演萬分期待。
一個是黑人歌王,一個是爵士歌王,還有一個是曾寫出《我心永恆》的中國名人,他們的合作讓現場記者都興奮不已。
963【效果驚人】
舞臺上,放著三種樂器。
周赫煊走到鋼琴前坐下,保羅抱著一把吉他,而路易斯身前擺著爵士鼓(架子鼓)。
即將演唱的這首歌,他們只排練了一天。但保羅和路易斯這兩個黑哥們兒,在拿到周赫煊歌譜之後,足足花了三天時間重新編曲,把邁克爾傑克遜的原曲改得面目全非。
是的,周赫煊這次選了一首邁克爾傑克遜的反戰歌曲《we've had enough》。但周赫煊把歌名和部分歌詞改了,《我們受夠了》改為《我們必須反抗》,歌詞“為何你要這樣做?哦不,請不要這樣”改為“快停止你的暴行。停止!我們將反抗到底”。
在兩位黑人歌王的編曲下,這首歌的前半段基本保留原版風格,但後半段從哀求變成了積極抗爭。
路易斯的架子鼓和周赫煊的鋼琴聲同時響起,保羅偶爾掃動吉他琴絃,一段典型的搖滾前奏就此出現。這段前奏長達20秒鐘,三人還沒開口唱歌,就已經引起臺下數千觀眾的興趣。
這是什麼音樂風格?
觀眾們面面相覷。
1940年連節奏布魯斯都還沒出現,更別說是搖滾了。現場的一些白人觀眾直接皺起眉頭,因為他們聽出了布魯斯和搖擺樂的味道,前者只有低賤的黑人才會喜歡。
此時的美國樂壇,正是三分天下的年代。
黑人和底層貧民喜歡聽布魯斯和搖擺樂,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喜歡聽叮砰巷歌曲,中西部農村則喜歡聽鄉村音樂。
未來搖滾樂的誕生是怎麼來的?
首先,布魯斯和搖擺樂融合為“節奏布魯斯”。接著,叮砰巷歌曲進化為“波普音樂”。當“節奏布魯斯”與“波普音樂”撞到一起,再摻雜部分鄉村音樂的特性,搖滾樂的雛形就誕生了。
可以說,搖滾樂的出現,其實意味著美國戰後的種族和階級融合。這種音樂型別能否被1940年代初的美國人接受,沒人能夠保證,反正周赫煊是無法預料的。
“一個年輕的生命永失所愛,卻無人能解釋原因何在,他在黑暗中看不到未來。”
“她為這又一樁暴行所害,無辜的質問上天,為什麼她要承受喪父的悲哀?她問身穿黃制服計程車兵,你有什麼權利選擇,哪個該死,而哪個又能活著?並且你看到他也沒有試圖逃跑,我爸爸他手無寸鐵。”
保羅首先開口演唱,他擅長的是黑人靈歌和叮砰巷歌曲。在他的演繹下,這段搖滾充滿了宗教味道,彷彿是戰爭難民在用上帝的口吻質問侵略者。
“在那遙遠的地方,一個小村的中央。一個可憐的男孩,還有他破舊的玩具就躺在那裡。他太小,還無法理解事實真相。他無法安睡,大地在震盪。他的父親緊握他的手掌,哭喊嘶嚎。他的妻子正慢慢死亡,他得解釋這一切,還得獨活在世上。”
路易斯被譽為爵士天王,他一改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