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原文,魯智深的形象就是個熊形,標準的熊架。武功練出了智慧,先相了一相,動手先相面啊,這才是“武”的jīng明。一眼就看明白了,使多大的勁辦什麼樣的事一目瞭然。
魯智深是個機巧之人,這是武功練出來的。他一摸樹就用上了肩勁,也就是膀力,兩手使的是標準的形意拳,那個式子就叫“狗熊掰棒子”(棒子是地方話說的就是玉米)。
肩膀一靠就是個熊jīng硬靠啊,他用的軟,別人看不出來。這一靠土就鬆了,下手一扳借的是腰腿之力,用的不是腰的豎勁而是掘力,掘土挖泥的“鑽橫”勁。水滸傳的作者未必jīng通武藝,寫的很簡略。
其實這個拔樹是三個勁,按、頓、抖。
接手扶著樹先往下按,然後一頓。這個“頓”就是一抖,驚乍之力也,有了這個“按、頓”,土中的根鬚該斷也就斷了,沒斷的也就是連著點筋而已。
然後就是一“提”,“提”就是“拔”,古人是“提拔”一起用的,給別人機會啊,升別人的官就叫“提拔”。這個“提”不是用的直力,而是直中帶斜、帶著掘土之功,三力合一一下就把楊樹連根拔起。
魯智深這個力用的巧妙,有波瀾起伏,用出了“翻浪”勁,深合形意之道也。
練武的人即便很傻很實,拳法練到高深,人也會變的聰明。這個聰明就是“徹靈”二字。
熊形練到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境地才叫大成,落地生根的樹都能拔,人就更不用說了。這是熊形的奧妙,橫拳的演化jīng義。
太極拳出手就是個抱球式子,那時候許多練太極的問我父親,我們的抱球或者太極的橫勁咋總也練不好呢?
吾父笑曰:你手裡沒有樹。眾人驚詫莫名,吾含笑不語。父親是講過這個倒拔垂楊柳的故事的,從倒拔垂楊柳去體味這個“橫”意是個妙方。
父親不打麻將,但用麻將說過拳理。吾曾經問“我推人咋總推不出去呢?
父親說:你打麻將會推胡嗎?
最後一張牌拍在桌上,剩下十三張往前一推,然後再推到給牌友看,兩手夾住十三張牌,往上使一點勁,再往前推出。古譜雲:推宜向上起,緊逼似熊形。就是這個“推胡”而已。
如此才能將敵人連根拔起放出去。
這個“推”其實也不是直的,用樂曲之理來說也有抑揚頓挫也。由此大悟,形意勁是看著直,其實沒有一個勁是直出直入的。
由此更體味老拳師的話:內家沒有直的,虎豹鷹熊就沒有直出直入橫平豎直的動作。萬法就是圓,圓就是一,都是圓裡求一、一里求圓也。
此句一悟如醍醐灌頂遍體生涼。
此時再悟熊形,橫中有圓、翻浪自然、驚乍之勢、拔樹連根。
在古傳心意拳中,熊式亦是重要的式子。在祖師後改為形意拳,在鷹熊合形之前,熊形是dú lì存在的。
有老熊出洞、熊立身、狗熊掰棒子(其實是掰膀子)、橫膀撞肘、返背滾錘式等。這些是“打顧”合一的統說。各個支系傳承不一,鷹熊合演後這些式子還有傳承彌足珍貴。這個熊形就是一路拳法了。
鷹熊合形能得jīng義,這些自己就能找出來,悟熊形真意一切可得也。
這個“拗步橫”可以作為dú lì的樁法去玩味,靜中求動、活人和死人怎麼分別?
就是差一口氣而已。
人和神仙怎麼分別?
也是差這一口氣而已。
人怎麼變成仙?
就是上山,人上山就是仙字。
人上了山。海拔變了呼吸就變了。
高處缺氧啊!人的呼吸就得輕、細、綿、長、深。佛、道、儒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