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江夕感到不可思議。
在夏日高升的時刻,本就清澈的湖水更加美麗,離岸邊不遠的湖面將燦爛的日光反射的更加刺眼,猶如年夜的煙花那般惹人喜愛,又好像夏夜裡的螢火蟲在蛙聲一片的田野間點出的神筆,讓人恬想翩翩,更添幽美之感。
岸邊的沙石依稀可見,偶爾見到大塊鵝卵石邊有游魚嬉戲,而湖水到了湖中央的地方便是一片幽藍,是比萬里無雲的天空還要藍的藍,很明顯這代表著湖水很深。
能看到湖水裡的游魚,自然代表著湖水很平靜,湖水沒有流向下個山澗或者低谷,因為這座湖便是水的源頭。
行到水窮處,江夕的目光順著水的來源之處,只是看到極寬廣湖身的源頭還在青山的那一頭,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被遠處青山雲霧所遮掩,宛若仙境。
江夕有點感覺眼前的一幕有點不可思議,要知道書院的位置本就在這山的山腰之處,而在這般高的地勢上還有這麼一片湖,著實讓他感到奇怪。
俗話說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而且這話的物件是多雨溼潤的南方,書院在南方,這就有點與事實不相符合,隱在青山之中的水源到底從何處而來這讓江夕有點摸不著頭腦。
這些多餘的思考只存在於江夕腦中瞬間便被接下來的一幕所震撼,湖面很廣,湖的那岸是青山石崖,白色的崖間偶爾伸出幾隻青樹,只怕是不願讓陽光有所浪費,正真是物有所用。
從江夕所處的湖岸望去,崖底湖面上有座樓閣,就在湖水之上,更準確的說是浮在湖面上的,樓閣的佔地也很大,就像湖水中的一片小島。
江夕視線望去,那座樓閣就像一座宮殿存留在湖面上,偌大的小島肯定不止一座樓閣,還有些其他的建築,但最為顯目的便是這座樓閣。
此時兩人已經被眼前的風景所震撼,實在想不到這裡竟然還有這樣的一番天地,江夕此時不禁讚歎書院果然是個意向不到的地方。
兩人都意識到那處極有可能是書院的藏書樓,如此龐大上檔次的地方除了藏書樓還能是什麼。
行至藏書樓需要越過這之間的湖水,自然設有通道,松林的那邊有石橋建立,沒有在江夕站立的地方。
沿著湖岸的岸邊設有曲折的木廊,有些水草豐茂之處從欄間的縫隙中探出頭來,只是顯得有些吃力。
太陽光從湖岸邊的青竹間映在廊上的木板上,顯得有些斑駁,還添了些清涼。
沒有行多遠便見到了一座石橋,穿過不知屹立多久還略顯新意的石板橋,便來到了湖中樓閣前的一片空地。
正如江夕所看到的一樣,這裡的確是一座小島,沒有那般想象中的空曠,這裡與對面陸地上沒有絲毫的差別,依然是鬱鬱蔥蔥,有青竹古樹存在,樹林的茂密程度讓你覺得不像是身在湖中。
石橋的盡頭再穿過兩旁有青樹的小道,便來到了這片空地,由青石組成的空地面積相對於學舍那邊的廣場要顯得較小,但此時空地上卻早已有人站立,這些也是來藏書樓一睹其神秘的學生。
空地上早已是人影綽綽,那些朝氣蓬勃的身影自然是透過院試的學生,由青石板構成的場地絲毫看不出哪處太過擁擠哪處太過空曠,那些學生分佈的極其均勻,竟挑不出任何瑕疵。
藏書樓外很少有這樣寬廣的地方,一般藏書之地都是非常森嚴神聖之地,而相對於書院此時的情景卻恰恰相反,空地上時常可以聽到談論聲和偶爾傳出的笑聲,氣氛好不熱鬧,這倒與那些肅靜的藏書之地有些不同。
和書院有些相同的是皇宮內的翰林院中也有座非常老的舊書樓,那座樓前沒有這般空曠的地方,外圍也沒有書院藏書樓外這般熱鬧,可以說是安靜至極,因為那座書樓很少有人光顧,只有在朝中地位極高的大人物才可以進入,當今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