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原百姓善守,北方遊牧民族善攻。燕雲十六州北依燕山防線,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若如無燕雲十六州,中原就無險可守,赤果果地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宋朝就是因為收不回這條防線而陷入衰敗和滅亡的。
現在,**生居然建議皇帝無故放棄燕山防線,這真是書生誤國。這不,訊息一經傳出,徐輝祖就領銜上書反對,朝廷上又鬧個不停。
朝廷那邊的破事,萬磊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把收拾好行裝,離開濟南踏上返程。在回去的路上,當然要和那些四散到各縣鄉向百姓採購糧食的糧商匯合。浩浩蕩蕩的運糧隊所過之處,定然引來官府的猜疑。
不過萬磊早有所料,準備了買路錢,一路走過來,也沒跟地方政府起多少矛盾。一些個不給面子的小官差,硬要帶人查扣糧食,萬磊也不跟他們廢話,指揮押運隊直接就抽刀子準備武力護糧。
事實證明,這些小官差都是欺軟怕硬的孬種,見到幾千人同時拔刀子,立馬就軟了,不敢再打糧隊的主意。萬磊也不欺人太甚,只要對方不過分為難,他也是照給賣路錢不誤,所以,他在濟寧府和河間府等地的口碑都還算不錯。
過了河間府,採購糧食的小分隊都回來了,萬磊一合計,一共十七萬石有餘,其中有十一萬石是花錢採購的,有六萬石是濟南城的周鎮南運來的,這部分糧食只付了一半款,一半餘款約好了到北平再付。
一次就弄到了十七萬石糧食,萬磊看著這數千馬輛車的運糧隊,還是蠻有成就感的。畢竟今時不同後世,這個時候交通落後,這上萬噸的糧食就得用數千輛馬車來拉。
正當運糧隊馬不停蹄地北上的路上,一支騎兵隊快速南下,先行開路的小兵見來人舉著北平軍的青龍旗,也不慌張,繼續趕路。來人正是北平軍派來的傳令兵,他們一見到萬磊,就呈上鐵鉉親筆書信,說北平城出了大事,要萬磊馬上回去主持大局。
萬磊看了一眼書信,就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原來,一支過萬人組成的難民隊從關外湧向北平城,鐵鉉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這些人,所以就派人來請萬磊出主意,畢竟萬磊才是公認的大領導。
如果換了是以前,鐵鉉見到難民就二話不說進行安置,不過這些難民比較特殊,是從遼東來的,而遼東現又成了燕叛軍的割據地,如果說這支叛軍裡面沒有燕賊安插的奸細,那任鬼都不信。
另外,安置難民是要佔用糧食和耕地的,現在順天府的一切都是北平軍真刀真槍拼來的,是北平城數十萬軍民的共有財產,不是鐵鉉一個人說了算的。而北平軍眾將的意見都比較統一,就是打發這些難民南下回歸明朝,別在順天府礙事。
“趙將軍,你負責押運糧食,力保糧食不失,我先行回北平。”萬磊一聲令下就躍上大馬,跟著傳令兵一起打馬狂奔。
第091章 開放與封閉
“我們不能把這些人留下來,他們跟我們不是一條心,以後肯定會變成禍亂之源。”
“就是,他們從別處跑來,想白佔我們的糧食,白佔我們的地,不能讓他們得逞。”
“這些人當中肯定有奸細,更是留不得。”
“送走!咱們順天府不是難民收容地,更不幫朝廷收容難民。”
北平軍眾將和父老們紛紛發言,不過意見比較統一,就是把城外這上萬難民支走。這也難怪他們這麼“小氣”,順天府能有今日,是數萬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當然容不得他人染指。
萬磊擺了擺手,示意這幫護食的傢伙先靜一靜,才道:“咱們順天府久經戰亂,壯丁嚴重不足,你們人人手上都有幾十上百畝地,多得都種不完,咱們何不收留這些難民,讓他們給咱們當佃農,咱們坐收田租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