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會的一次迴光返照,預示著將來不可救藥的衰亡。

鴉片戰爭,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血淋淋的傷口,是一個徹骨的痛。通常來說歷史事件的價值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遞減,但是鴉片戰爭不同,因為鴉片戰爭拋給中國一個令幾代人苦惱的大問題…近代化和現代化。只要問題還沒徹底解決,這個傷口就仍然會流血,不會痊癒,其歷史價值也就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鴉片流毒天下(1)

任何對歷史的講述和研究,都是為了指出錯誤,透過指出錯誤而總結失敗的教訓。所謂“以史為鑑”,就是這個意思。具體到鴉片戰爭,我們也應該如此,即認清在鴉片戰爭中中華民族究竟犯了怎樣的錯誤,才導致了這樣一個悲劇的產生。只有認清這些錯誤,才能對民族的未來有所裨益,讓我們找到路在何方。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到那段令人無言以對的歷史。

19世紀上半期,中國處於大清嘉慶、道光年間。康乾盛世的輝煌剛剛過去,大清國正處於平穩的守成時期。尤其是道光帝,生性恭儉寬仁,將近四十歲才登基為帝,老成持重,正適合做守成之主。乾隆後期各地漸漸興起的民變起義,經過嘉慶一朝的鎮壓,局勢已經大為好轉,當時正是天下無事,適合休養生息,以圖為後世的再度輝煌積蓄力量。若是以中國本身作為世界的全部的話,這將是在正確的時代有了一位正確的君主,中國歷史會進入一個令人感到溫馨的時刻,充滿了對現實的滿足和對未來的憧憬。

雖然整個大清朝當時的確是處於這樣的一種社會氣氛之下,但是中國並不是世界的全部。現實的溫馨和對未來的憧憬,只是一個美麗的夢境。天朝之夢。其實中國人的這個夢境是有充分的理由的。首先就是經濟上的理由。中國經濟上的生產力在歷史上是長期領先於世界其他地區的;18世紀工業革命之前,西方逐漸興起,這種差距開始縮小,但是中國和西方的生產力仍然是大體相當;即使到了工業革命之後,從生產力上來說中國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但是由於中華帝國的龐大,生產總量仍然是遠遠超過西方的,這就是當時中國人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和西方已經存在差距的原因。另外還有文化心理上的因素。整個中華文明的形成過程就是無數少數民族先後不斷地融合進早期黃河流域華夏民族的過程。當這個文明發展到足夠強大之後,就開始獨立於世界而發展,並且以其強大的優越性向外輻射,在東亞形成了中華文明圈,並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之後的外來文化對中華文明當然也有很多衝擊和影響,但是在強韌的、具有幾乎可以說是無限的包容性的中華文明面前,各種外來文化都必須經過中華文明的洗禮和改造,最終融合進中華文明,成為其一部分,即使是入侵的外來民族所帶來的異族文化也是如此。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最終還是五胡融合進了中華,形成了更加博大的中華文化;唯一的例外是蒙古,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歷經近百年後仍未能徹底融入中華文明,終於被逐回漠北,重新回到草原上牧馬放羊去了;而17世紀入主中原的滿清則由於其歷任君王的遠見卓識,徹底融入了中華文明,因此大清的江山也能像歷史上的漢人王朝一樣長久。在這樣一個數千年未曾有過改變的模式之下,中國人的天朝美夢當然更是根深蒂固。

但是中華文明從前所融合的,都是落後於自己的文明,卻從來沒有面對過一個比自己先進的文明。中國人天朝美夢正酣,英國人卻早已急不可耐。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英國,當時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經濟上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政治上君主立憲制度逐漸完善;對外關係上在世界各地擁有龐大的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此時的英國,迫切地需要為自己國內所源源不斷生產的各種產品尋找新的銷售市場,以便贏得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