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作品,因為信仰的介入不再簡單將正反面人物臉譜化。這是歷史的進步和人的現代化曙光初現。

由於信仰,大家各為其主,當年的黃埔軍校的同學,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在抗日前線的戰場上“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但是三年內戰中這些同校同班的昔日同窗卻反目成仇,手足相殘。我們深刻理解了胡主席在其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會上的致辭中提到,中國人不要再“折騰”了這一詞的深刻的歷史內涵。這些年我們一直也是使用李敖和柏楊常用的“內耗”一詞,來形容魯迅筆下我們民族的劣根性。今天,民族和解的大趨勢讓我們能夠第一次比較清醒、比較超越地在文藝作品中低調地提到,我們昔日的對手居然也有信仰!我們漸漸地醒悟了,信仰可以跨越階級和民族的界限,成為人的某種精神支柱和永恆的追求;明白了,信仰不僅只是紅色的。同時,我也知道,1949 年以後,逃到臺灣去的國民黨反動派也從來沒有停止妖魔化自己內戰中的對手,並稱之為“*”,直到蔣經國子承父業後對岸才漸漸停止了“*”的提法。我們明白了,除了意識形態之外,還有民族的、宗教的召喚,還有更加複雜的人性。對這些,《潛伏》一劇大部分都描寫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潛伏》裡的信仰和內斂(2)

從戲中,我們明白了,國民黨敗在*,內耗,和共產黨人的艱苦、廉潔、團結、鐵一樣的紀律和捨生取義的高尚品德形成鮮明對比。但是,導演的手法是淡化說教,減少人為的痕跡,讓生活本身的邏輯演繹信仰的力量如何神奇地改變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和命運。這裡的優秀人物除了男一號以外,就是那位寧可咬掉自己舌頭、寧可抱著敵人一起跳樓、在公開場合面對自己心中的戀人不動聲色,甚至容忍自己的戀人與假妻子攜手出入,而自己則面帶微笑,並在最後關頭以生命的代價鋌而走險,保護代號為“深海”的戰友和心中戀人的人。電視劇中自然少不了大量的對國民黨內部的黑惡內幕的描寫,盡力突出共產黨的偉岸。但是,我覺得假夫妻的情戲過多。導演姜偉卻認為此戲一炮走紅,跟女演員翠平角色的扮演者姚晨的個性化表演有很大關係。姜偉認為,本戲情的特色在於,雖近在咫尺卻“枕邊衾裡總無緣”的“內幃”的戲劇衝突和敘事有不合情理的內在魅力。這可能也是低成本小製作電視劇的製片方式,接近室內劇模式,各方人物的戲中物理空間不大。

片外和戲外,姜導所欲擒故縱的關鍵詞“信仰”則具有一定的令我私下裡覺得比較難堪的時代背景。除了上述階級和民族和解的大的背景外,信仰的缺失在今天由於我們30 年的利益驅動的經濟市場化改革的成功時代,一時間顯得不是那麼令人尷尬和急迫。說是難堪,還算良知猶存,只是迫於無奈委曲求全而已。我們擔心的是,人的靈魂和對人的尊嚴、權利和社會公正等價值變得麻木的全民族的某種失落和悲劇。

我記得十多年前看過BBC 的一部電視紀錄片,反映的是冷戰結束後,原來臥底在英國的蘇聯克格勃的間諜一開始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工作,成績卓著,也沒有暴露,但是當後來這一切都是為了物質財富和謀生的時候,利益的介入和驅動很快讓自己暴露在英國和西方聯手的反諜報機關的雷達上。精神力量讓人直立行走,讓人帶著尊嚴,帶著高貴而鬆弛的微笑散步於人生的舞臺。失掉尊嚴後,當人們的行為動機僅僅出於物質上的交換時,這種人就是跪在地上,帶著鐐銬在乞討。後者讓人蔑視。雖然從政治高度、從歷史和社會進步的角度看,反派角色李涯根本無權與人民英雄餘則成相提並論,但如果從學術探討的角度看,餘則成和李涯這一對戰場上的冤家對頭,這樣傳統上的正反派角色,卻共同具有這樣的一般而又特殊的人的素質,耐人尋味。

《潛伏》結束時的幾個鏡頭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