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是勳,即奪河東,以獻幷州高幹。董蒙探得蛛絲馬跡,即密斬董勳。長老等計不能授,乃另募死士,與衛氏族中宵小衛霄同謀,借送油之機誘出是勳,欲謀害之。董蒙得訊,乃親往相救,並出首告發族內之謀……
總之,把董蒙給摘乾淨了,非但無罪,抑且有功。而且他此前密斬董勳,一方面忠誠於朝廷,另方面也不欲使族中陰謀外揚,後不得已,才始告發,真忠於君而孝於親之典範也。只可惜,自古忠孝難以兩全……
當日夜半,張既即率河東郡兵包圍了衛氏本家,示以衛霄首級,及董蒙供詞的副本。衛氏家主親赴郡署請罪,並極言不預其謀,皆衛霄個人之所為也。是勳自稱遇刺受驚,不肯出見,只使門客王凌與之折衝,最終衛氏推了族內兩個年輕人出來當替罪羊,並獻上田百頃、糧萬斛,以資郡中所用,終於暫且撇清了關係。
董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翌晨,秦誼率領郡兵,在聞喜縣令的引導下包圍了董家。預先按董蒙所指,掘出了真董勳的屍體,持之相示。董氏家主攀牆而問:“太守欲族董氏耶?”秦宜祿就馬上冷冷一笑,回覆道:“董氏之罪,已上奏朝廷,三公其斷!如今能使董氏之祀不絕者,唯是侍中也!”
世家大族,廣有田產、莊院,戶口繁盛,即便突襲,其實也很難一網打盡,好在是勳本來就沒打算把董家連根剷起。大族本有家奴、壯丁無數,真要是執械相抗,沒有成千上萬的兵馬,還真未必能端得下來,所以是勳為了保證河東郡內的安定,也並不真想跟他們見仗。要是直接說:“董氏之罪,必族!”那就再無緩和的餘地啦,起碼聞喜縣內便要大亂一場。
所以秦宜祿按照是勳的吩咐,在答話裡留了餘地,董家還有路可走,自然不敢真跟官軍相抗——這年月的世家大族瞧著挺烜赫,可要是朝中無人,還真沒膽量暴力抗法。於是董蒙便在數十名是勳部曲的衛護下返回家中,接著董家連續開了一日一夜的家族大會,最終商定的結果,長老們全數下臺,獻出其中一人頂罪,此後即由董蒙主持家中事務。
因為年紀輕、輩分低,董蒙還不能立刻接任家主,暫且由他一名向來不管家中實務的半癱叔祖繼任一族之長。
當然啦,至於董家必須以捐輸之名獻出的田宅、錢糧,那就比衛氏更要多出三倍還不止……(未完待續。。)
ps: 戰聯一個老朋友也在起點發書了,央告我幫忙宣傳一下,我最近忙,還沒來得及品嚐……誰先看看品相如何?——義利三國 (書號3148472)
第十二章、趙達彈狀
事實上,是勳直到董、衛兩家全都認了慫,郡內局勢基本上塵埃落定,他才書寫上奏,並董蒙的供狀,以及自己的處理意見,連同真董勳的首級,一起送去許都。
根據是勳的判決,衛霄、假董勳等劫持、謀害自己的具體執行者,已經全部授首,不必再追究其家人、親眷;衛氏族內有兩人參與其謀,但牽涉不深,應流;董氏一名長老實主持其事,念其老邁,免於死罪,暫且囚禁並刻以鉅額罰金——董家在“捐輸”之外,還必須再出一筆錢來買命。
寫完上奏,把筆一拋,是勳不禁想道:謀刺郡守、外通反賊,此大罪也,我竟然一個都不殺,真是太仁慈啦。其實殺人很簡單,然而人皆有兄弟、妻子也,徒增其怨,免其死罪,反而會被認為是恩德,沒辦法,人心便是如此……再說了,我要你們人頭做啥?我要的是你們的田,你們的糧,你們的金錢!
世家大族,霸佔了那麼多生產和生活資料,與國無益,還不如拿出來資助統一戰爭呢。
他這邊兒把上奏什麼才剛派人送出去,那邊曹操就有信使來到。是勳開啟信來一瞧,耶,裡面還夾著一張紙,題頭就寫:“臣校事趙達劾奏河東郡守並監軍事是勳驕縱不法及沒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