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就不能把人給得罪死了,但如果跳出來衝著來人大吼一句:“這些都是我做的!”估計立馬被拍死,外行人瞧不出,內行人一眼就能看出門道,那細密的針腳、嚴謹的構圖,不逾三十年的功力是做不到的。最後筱奶奶跳出來擔大梁,而筱瑜和楊新麗作為入室弟子的身份走進了大佬們的視野。要說這交流會果然是踢館會,一溜的會議桌把一架繡架和一張書桌圍在講臺上,場下烏壓壓的坐了一片戴著眼鏡的學者們,有畫師、製版師、刺繡大師,在這之前他們已經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將所有作品進行了品評,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團體的傑作,從構思到畫板再到刺繡,所耗費的時間絕對不少於兩年,哪知主辦方帶進來的只有一老兩少,頓時眼鏡跌碎了一地,場下人聲鼎沸,質疑聲一浪蓋過一浪,筱瑜無奈的端了張板凳走到臺前的書桌前,站上去鋪開一張宣紙提筆畫了起來,會場頓時安靜下來,要看看這個穿著民族服裝的小丫頭在幹什麼。不到半個鐘頭,一副現場寫生白描畫出爐,場下眾生不以為然、不屑、質疑、憤怒、傲然的神態躍然紙上,專家們徹底收起了輕慢之心,再來筱奶奶闡述了自己早年師從何處,主辦方大小張在一旁插科打諢的講述了在楊村那段嘀笑皆非的歲月,會場氣氛推向了**,專家們開始發問繡品的技術問題,兩個豆芽遊刃有餘的闡明瞭自己的見解和心得,並當場演示了一番。一場交流賓主盡歡,大佬們早已拋掉了所有疑慮,對於兩個豆芽的表現大加讚揚,大慰江山代有人才出,也不藏私的傳授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專家不愧是專家,的確有許多令人稱道的獨門絕技,筱瑜和楊新麗都受益匪淺。

自此張家的事業以服裝為主,主打民族風時尚女裝,老人裝和兒童裝只是副業,而小飾品只算是搭銷,總之,讓讓所有進店的顧客不能空手而歸,為此,大張在b市周邊的農村租下了一個服裝廠專供“彩雲之南”,僅剩特色的小件需要到理市採購。接下來的行程就是去服裝廠看看,指點一下繡娘們的繡活,順道楊家簽署了一年的染布供貨合同,批次大了,價格果然沒有第一批那麼優惠了,但也喜得楊家眾人眉開眼笑。

至此,b市行的主要工作完成,筱瑜有了自己空閒的時間。她穿過一道道衚衕,晃過一座座四合院,沿著城牆根,尋找著二百多年前的記憶,才發現侯府沒了,天橋沒了,琉璃廠沒了,她所熟悉的一切皆被林立的大廈覆蓋,空留一片惆悵和西邊那處不願觸及的大院。站在皇城宮的牆頭大喊一聲,回應她的只有空蕩蕩的迴音,放空一切歸來聽小蘿蔔頭們嘰嘰喳喳的描述這幾天的所見所聞,b市行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成長的一課。

臨近月底,看慣了都市的繁華,眾人開始懷念故鄉的溫馨寧靜,於是在掛念著待考大兒子的楊大姑催促下,提著張家送來的大包小包紀念品,眾人踏上了回程。當火車再次從b市出發,依舊是昏暗燈光下緩緩駛離,黝黑樹影和昏黃的萬家燈火卻不再淒涼,心境變了結局自然不同。

回到闊別已久的土地,就如同星宿歸位,回到了他應有的軌跡,勤勞的人們又開始了自己螞蟻般的人生。楊家簽署的幾個顏色的染布合同所供圖案已經成為專屬,加上供貨量大,楊大已經經由族長出面組織全族的力量合力生產,當然是簽署了相應的合同的,價格與張家給出的一樣,族人對楊大的提攜很是滿意,楊大一家在村子裡的地位也水漲船高,蘇氏也顧不得妒忌了,所謂人窮事多,過往所有的矛盾不過是生活困頓滋生的斤斤計較罷了,現在忙著賺錢,誰還有那心情折騰些有的沒的?你沒看見張家的物流專線隔個三五天就來拉一次貨嗎?據說加盟的店子都已經開到米國去了,每天收的錢加起來整房整房堆滿了去!筱奶奶每天的主要工作成了收購草藥,現如今,遠近十里八鄉的小孩都會跑來賣草藥,筱家除了西屋和南屋的樓上,其他房間全成了草藥倉庫,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