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岱、橋瑁這些人集中到一塊寫,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關東聯軍。董卓專權後,袁紹等人逃出了洛陽,很快便在洛陽以東的冀州、兗州、豫州等地起兵,公開反對董卓,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但是根據正史記載,並沒有十八路之多,算起來大概有十一路,他們分別是: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郡太守袁紹、陳留郡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郡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代理奮武將軍曹操。
酸棗是東漢兗州刺史部陳留郡的一個縣,在今天河南省延津縣附近,當時這裡臨近黃河,處在南北要衝,東距洛陽二百里左右,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正月,也就在袁紹、袁術、曹操等人逃出洛陽幾個月後,劉岱、張邈、張超、鮑信、袁遺、橋瑁等人率領各自人馬聚集到這裡,設壇盟誓,首先打出*董卓的大旗,袁紹雖然不在酸棗,仍然被大家公推為盟主。
曹操當時沒有合法職務,他在張邈的支援下到已吾募兵,得到了五千多人,其核心力量是本族的曹仁、曹洪等,以及與曹家關係密切的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典韋、樂進等人也是這時候加入曹操的。曹操在已吾打造出一支曹家軍,日後這支軍隊不斷得到錘鍊,成為百鍊成鋼的一支鐵軍。《漢末英雄記》裡提到的曹純,也是曹氏宗族成員,他是曹仁的兄弟,是曹操的表弟,日後成為曹軍主力“虎豹騎”的指揮官,多次在重大戰役中立功。不過,就目前而言,曹操的總體實力還稍遜一籌,加上沒有合法職務,在酸棗會盟中的分量還不夠,袁紹委任他為代理奮武將軍,編在張邈之下,所以在會盟誓詞裡只提到張邈而沒有提到他。
隨後,韓馥在鄴縣,袁紹、王匡在河內郡,孔伷在潁川郡,袁術在南陽郡魯陽對酸棗會盟給予響應。這幾個方面的人馬加在一起有十幾萬,控制地盤自北向南跨越了小半個中國,勢頭很猛,被稱為“關東聯軍”。董卓當時以洛陽為基地,主力部隊多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佈防,為對付關東聯軍,他急忙調集主力迎敵,從河內郡到南陽郡分成三個主戰場,分別由牛輔、徐榮、胡珍、呂布等人率領,與關東聯軍作戰。
從勢力對比上看關東聯軍與董卓軍齊鼓相當,但關東聯軍在輿論上受到支援,他們打出*董卓的大旗後,各地官民都給予支援,對他們寄予厚望。可是,勢頭很猛的聯軍很快卻失敗了,大家很快便轉入到各自為戰的狀態,而且互相之間展開了廝殺,反倒把共同的敵人董卓放到了一邊沒人理了。董卓雖然後來無力保住洛陽而退到了長安,但他退卻的原因是複雜的,後方基地不穩、黑山軍不斷襲擾是主要原因,與關東聯軍的正面進攻關係不大。
當時京師一帶流傳的歌謠裡有一句叫“河臘叢進”,關於這句話的意思,《漢末英雄記》解釋說董卓滔天虐民,窮兇極惡,關東聯軍舉兵共誅之,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莫肯先進”,在各地停兵數十萬,就像烏蠟蟲一樣,只有聲勢,卻沒有力量。
酸棗會盟的失敗讓曹操十分傷心。就在酸棗期間,曹操看到大家每天只知道喝酒,不思進取,他十分生氣,有一次他當著大家的面說:“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竅為諸君恥之!”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但張邈等人仍然不以為然。後來,曹操寫了一首題為《嵩裡行》的詩,詩中寫道:“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