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皇帝駕倒。”
隨後,只聽“轟——轟——轟——轟——”炮聲轟鳴,震耳欲聾,山搖地動,連長城似乎都顫抖起來。眾蒙古旗主和使者都不曾防備,有二人一時站立不穩,都跌坐到地上。而在炮聲轟鳴過後,又是“砰砰啪啪”一排一排的槍聲響起,然後又是炮聲,週而復始。當然現在發射的,都是禮槍禮炮,只填充了火藥,但並未放置槍彈炮彈。
而在槍炮的鳴放聲中,只見商毅頭帶軍禮帽皇冠,身穿龍袍軍服,肩章佩帶,佩劍帶槍,從另一側的入口登上了長城,從容不迫的蹬上了高臺,然後轉過身來,面對著眾蒙古旗主和使者。而這時所有的槍炮聲也全都停止,士兵們齊聲歡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如果是有心人就會發現,炮聲是以十八響為一通,槍聲是以九排為一輪,一共進行了三輪,正好在商毅登上高臺時停止。
蒙古旗主、使者當然不知道鳴放的禮炮,因此一個個心頭震顫;膽戰心驚;等鳴放完畢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眾人連大氣都不敢出。等士兵的呼喊結束,一時又是萬賴俱靜。
過了好一會兒,才又有人高喊道:“蒙古各旗主、使臣,行大禮。”
眾蒙古旗主、使者這才恍然大悟;趕忙都跪伏於地;向商毅行三叩九拜的大禮,並且三呼萬歲。
商毅坐到椅孑上,道:“蒙古各旗主、使臣,平身。”
眾人這才起身。商毅才道:“蒙古各旗願意歸附中華,仍是中華幸事,我中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各族歸復,都當予以接納,那麼從此以後,漢蒙兩族同為一家,情同手足,不論彼此。各族平等,同稱為中華民族。”
眾蒙古旗主、使者又齊聲道:“謝萬歲。”
場面話交待完了之後,商毅才開始一一策封蒙古各旗的旗主,並向他們頒發帝國的策封召書,不過因為時間匆忙,來不及給每名旗主鑄造金印,因此等商毅返回南京以後,再派人將金印賜到各旗中去,當然同時還相應賞賜給各旗主一些禮物。
當然各旗的旗主仍然是各歸各位,並沒有變化,只是現在得到了中華帝國的正式確認,各旗主在領到了策封的詔書和禮物之後,也都再次向商毅叩首謝恩。也再次表示,自己將臣服於中華帝國,永不反叛。
等將到場的各旗主都封完之後,才開始策封那些沒有到場的旗主,由各旗派來的使者代領及叩首謝恩,雖然這一批人也被策封為旗主,但賜下的禮物要比親自到場的旗主少一些,以示區別。畢竟親自到場的旗主,當然應該受到優待一些。而那些本來是被中華軍俘虜,被迫來參加的旗主卻是因禍得福,反而得到了一份更為豐厚的禮物,總算是沒有白當幾天俘虜。
隨後商毅這才公佈帝國對蒙古的政策。
中華帝國將正式設立內藩蒙古自治區,在原則上,自治區推行蒙人治蒙的政策。蒙古自治區乃然劃分成為六盟,各盟的地區,以及盟內各旗的數量都與清廷規定的一致,但會盟制度和盟主做出一些改動,清廷規定蒙古各旗三年會盟一次,選出各盟盟主,而帝國改為兩年一次,盟主一位,由各旗輪流擔任,而在擔任盟主其間,稱為盟主旗。當然各盟的第一任盟主,仍由原來清廷指定的旗主擔任。
但盟主只是作為帝國中央對蒙古各旗的監督機構,不能干預各旗事務,也無權私自釋出政令,各旗內部仍然享有很大的自治權,這一點和清廷仍然一樣。而是各旗輪流擔任盟主,人人有份,因此這一點變化也頗受各旗的歡迎,畢竟誰都能過一過盟主的癮。由其是帝國正式確立蒙人治蒙的原則,也讓眾旗主都大為安心。
當然中華帝國征服蒙古之後,也有一些新的制度,首先是將察哈尓和歸化城土默特合併,稱為內藩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府,歸化城正式更名為呼和浩特,受帝國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