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大臣,總以先帝之意壓我,則其事當且已乎?
李積至此,不能不答: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
說罷一揖,辭帝下殿。
高宗便對眾臣言道:李積乃開國重臣,世人皆謂此公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且為免洩漏天機,常以隱語預言禍福。其謂廢立皇后,乃是我傢俬事,公等可聽到乎!
褚遂良等人聞罷,竟至無語。
於是上意遂決,宣佈散朝。許敬宗便向眾臣打個哈哈,宣言於朝:我聞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況天子欲立一後,何豫諸人痛癢屁事,而致妄生異議乎!
長孫無忌聞聽,怒目以視。早有宮女聽見,將此語報與昭儀。
武氏笑道:此雖是粗話,但亦卻是實語。
便令那宮女再將此語轉奏天子。唐高宗此時再無顧忌,又圖耳根清靜,便命將褚遂良貶出京城,出為潭州都督。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不顧長孫無忌強烈反對,詔命廢掉皇后王氏及淑妃蕭氏,冊命武昭儀為皇后,並將王后及蕭妃幽禁。
武后掌管六宮,便以懷怨巫蠱為名,命將二人縊殺,並改王氏姓為蟒氏,改蕭氏姓為梟氏。後世有人認為,武則天命將蕭淑妃斬去手足,置於酒甕之中數日而死,實不可信。
轉過年來,許敬宗奏請改易皇太子。高宗喜而從之,便於春正月辛未日,又廢皇太子李忠,降為梁王、梁州刺史,立皇后武氏所生之子代王李弘為皇太子,當年僅有四歲。
正月壬申,為太子李弘大赦天下,改年號為顯慶元年。二月辛亥,贈皇后之父武士彠為司徒,賜爵周國公。三月,以度支侍郎杜正倫為黃門侍郎、同三品。
鏡頭閃回,敘述杜正倫來歷。
字幕:杜正倫,相州洹水人。
杜正倫出生年月不詳,善寫文章,精通佛典。隋朝仁壽年間,與兄長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舉國僅有秀才十餘人,而杜家卻一門三秀才,因此受到時人稱道。
唐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時建“文學館”收聘賢才,杜正倫便被招納進入秦王府。
當時文學館中人才濟濟,以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蘇世長、姚思廉、薛收、褚亮、陸德明、孔穎達、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顏相時、許敬宗、薛元敬、蓋文達、蘇勖十八人併為學士,赫赫有名。杜正倫雖然不在十八學士之列,但長年與其同遊共論。
貞觀元年,尚書右丞魏徵上表舉薦杜正倫,稱其才能古今無比。唐太宗遂擢升杜正倫為兵部員外郎,次年又改任給事中,負責記載《起居注》。
貞觀六年,杜正倫與御史大夫韋挺、秘書少監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一同上疏奏事。
唐太宗設宴款待,並謂其四人:朕歷觀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盡誠規諫,至如龍逢、比干,竟不免孥戮。為君不易,為臣極難。我又聞龍可馴服,然喉下有逆鱗,觸之則殺人。人主亦有逆鱗,卿等遂不避犯觸,各進封事。常能如此,朕豈慮有危亡哉!我思卿等此意,豈能暫忘?故聊設宴樂也。
不久,杜正倫改任太子左庶子,兼崇賢館學士,並加散騎常侍。貞觀十年再次出任中書侍郎,仍兼太子左庶子,並賜爵南陽縣侯,受太宗密令監督太子李承乾。
至高宗顯慶元年,杜正倫被授黃門侍郎,兼任同中書門下三品。至顯慶二年,杜正倫兼任度支尚書,又升任中書令,進封襄陽縣公,於此升為宰相。
閃回結束,書歸正文。
杜正倫出身於洹水杜氏,與清貴一族京兆杜氏同出一脈,但支系較遠。曾欲攀附世家大族,請求與京兆杜氏連宗,卻被拒絕,便懷恨在心。
京兆杜氏聚居之處名為杜固,相傳地氣風水旺盛發達,因此世代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