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初秋的黃昏,禪寺的鐘聲悠悠迴盪在山谷之間,彷彿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流轉。夕陽的餘暉灑落在寺廟的金頂上,散發出柔和而莊嚴的光芒。
禪寺的院子裡,一位禪師正與他的學生坐在石凳上,周圍是一片寧靜的竹林,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宛如天籟之音。
禪師鬚髮皆白,面容慈祥而威嚴,他閉著眼睛,彷彿在聆聽內心的聲音。學生則年輕氣盛,臉上帶著些許疑惑和迷茫。他望著禪師,猶豫著開口:
“師父,我常常覺得人生苦短,世事無常,想要修行卻總覺得時機未到,您說,我該何時開始呢?”
禪師緩緩睜開眼睛,目光如炬,他看了學生一眼,微微一笑,說:
“欲何待乎?就是現在,不可以再等待。你以為自己還年輕,還有事業,家裡還有諸多牽掛,所以要等幾年再修行。可是,你知道你還能住世多少年嗎?黃泉路上無老少,生死只在呼吸之間。”
學生聽了禪師的話,心中一震,臉上露出驚恐之色。他低下頭,沉默不語,似乎在思考禪師的話。
禪師見狀,繼續說道:“你看那夕陽,雖然美麗,卻已是日薄西山,不久便會沉入黑暗。人生亦是如此,轉瞬即逝,不可浪費。修行不在早晚,而在是否真心向道。你若真心向道,現在便是最好的時機。”
學生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他深吸一口氣,說:“師父,我明白了。從今往後,我要努力修行,不再等待。”
禪師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走到竹林邊,指著那些挺拔的竹子說:“你看這些竹子,它們從種下的那一刻起,就不斷地向上生長,從未停歇。它們沒有等待春天的到來,沒有等待雨水的滋潤,只是默默地努力生長。我們也要像這些竹子一樣,不斷地努力修行,不可懈怠。”
學生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站起身,走到禪師身邊,深深地鞠了一躬,說:“師父,謝謝您的教誨。我會銘記在心,努力修行的。”
禪師拍了拍學生的肩膀,說:“好,你去吧。記住,修行之路漫長而艱辛,但只要你真心向道,終會到達彼岸。”
學生點頭稱是,然後轉身離去。他走在禪寺的小徑上,心中充滿了決心和信心。他知道,從此刻起,他要開始他的修行之旅,不再等待,不再猶豫。
夜色漸濃,禪寺的鐘聲再次響起。禪師站在竹林邊,望著學生遠去的背影,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知道,這個年輕人已經踏上了修行之路,他的未來將會充滿光明和希望。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幾年過去了。那位曾經迷茫的學生,如今已經成為了一位有成就的禪師。他繼承了師父的衣缽,繼續傳承著禪宗的修行法門。他時常回想起當初與師父的對話,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敬畏。
每當他站在禪寺的院子裡,望著那片鬱鬱蔥蔥的竹林,他都會想起師父的教誨:“欲何待乎?就是現在,不可以再等待。”這句話彷彿成為了他修行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他要珍惜時光,努力修行。
而他,也從未辜負師父的期望。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禪宗的修行理念,用自己的生命詮釋著“欲何待乎”的真諦。他的一生,就像那挺拔的竹子一樣,不斷地向上生長,從未停歇。
在這個充滿變數和無常的世界裡,他用自己的修行之路,為世人指明瞭一條通往解脫和覺悟的道路。他的故事,也成為了禪宗修行者們口耳相傳的佳話,激勵著後來者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