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而幽深的翠雲山腳下,有一座被晨鐘暮鼓輕撫的禪院,名為“心源寺”。
山中四季如畫,春日裡桃花笑春風,夏日則清泉石上流,秋風送爽時滿山紅葉舞,冬雪皚皚下松柏更顯蒼翠。
寺中住著一位年邁而智慧的禪師,法號慧明,他的一生都在探尋那超脫塵世的真諦,以啟迪眾生。
一日,春光明媚,慧明禪師於寺後竹林深處,設壇開講,周圍群山環抱,鳥語花香,彷彿連自然萬物都屏息以待,聆聽這智慧之音。
禪師緩緩開口,聲音溫和而深邃:“今日我欲與諸位共論‘世間定’與‘出世間定’之別,望諸位能有所悟。”
言罷,禪師閉目凝神,似已融入這無邊的春色之中。
片刻後,他睜開眼,目光如炬,掃視四周,繼續說道:
“世人往往沉迷於修氣脈、觀明點,以為此等工夫便能祛病延年,殊不知,此皆為世間定,雖能帶來片刻安寧,卻難逃根本煩惱之網。”
這時,一陣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似乎在應和著禪師的教誨。一位年輕的僧人,法號淨空,面露疑惑,忍不住問道:“師父,那何為出世間定?又如何能拔除根本煩惱?”
慧明禪師微微一笑,彷彿早已料到會有此問,他輕撫手中念珠,緩緩道:
“出世間定,非止於工夫,更在於般若智慧與正見。世間定如浮萍,隨波逐流;而出世間定,則如磐石,任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言畢,禪師站起身,領著眾弟子步入林間小徑,一路鳥語花香,溪水潺潺。行至一處清幽瀑布前,瀑布如白練般自峭壁飛瀉而下,水霧瀰漫,宛如仙境。
禪師停下腳步,轉身對眾人說:“諸位,且看此瀑,它自高處落下,生生不息,卻從不曾停留。我們煩惱亦應如此,根源就在於瀑布的源頭,知止而後有定,否則如何能斷除這如瀑布般粗重的煩惱妄想呢?”
”因為修的是世間定,所以永遠沒有辦法除去根本煩惱。有一點工夫的世間人,可以到達一個煩惱比較少的程度,而煩惱之根並沒有拔掉,只是不大起作用而已,隨眠煩惱照樣還有。隨眠的意思就是這些煩惱跟隨著你,跟著迷糊你,讓你走入莫名其妙的糊塗境中。五十一種心所裡,有二十種隨眠煩惱,修行就是檢查這些心所,不是打坐做工夫。“
淨空若有所思,但仍顯迷茫。禪師見狀,輕拍其肩,示意他走近瀑布。隨著距離的縮短,水聲轟鳴,震耳欲聾,淨空只覺心潮澎湃,難以自持。
就在這時,禪師突然高聲吟唱起一首偈語:“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動念即乖法,澄心自見知。”
隨著偈語的迴盪,淨空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擊中,心頭豁然開朗。
他閉上眼,讓那轟鳴的水聲穿透耳膜,直達心田,漸漸地,心中的雜念如塵埃般被洗淨,留下的是一片寧靜與清澈。
當他再次睜開眼時,眼前的一切都變得不同了。瀑布依舊,但心中的感受卻已天差地別。他轉身向禪師深深一拜,眼中閃爍著感激與頓悟的光芒:“師父,我明白了,出世間定,在於心之自在,不受外物所擾,更在於智慧之眼,洞察世間真相。”
慧明禪師含笑點頭,讚許道:“善哉!淨空,你已初窺門徑。記住,修行之路,非一朝一夕可成,需持之以恆,方能證得菩提。”
夕陽西下,餘暉灑滿山林,師徒一行人緩緩返回禪院。沿途,淨空不斷回味著今日所學,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與寧靜。
他知道,從今往後,他的修行之路,將不再侷限於氣脈與明點,而是向著那更高遠的出世間定邁進。
而這一切,都始於那個春日午後,翠雲山下,心源寺中,一段關於智慧與解脫的深刻對話。